由于工作原因,《烟台晚报》从创办之日起,我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退休之前,我一直在市体育部门负责体育宣传工作。体育离不开宣传,宣传也离不开体育。所以,我们体育部门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始终很好,工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那些年每每市里只要有比赛和群体活动,我们都会及时通报他们参与,而每逢外出参加省运会、城运会等重要赛事,我们也会邀请他们派员随团做采访报道。在长期的工作接触中,我耳闻目睹了《烟台晚报》等新闻媒体的这些无冕之王工作之艰辛、态度之认真、效率之高的点点滴滴。
记得每次只要参与赛事报道,记者们白天晚上总是奔波活跃在各个赛场,观看比赛和采访运动员、教练员,而夜里当运动员、教练员和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都进入梦乡之时,他们却仍在通宵达旦地忙于撰稿、发稿,其中许多稿件得到广泛好评,并在此后的上级部门组织的好稿评选中屡屡获奖。他们为烟台市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功不可没。我对他们心中充满了敬意。
工作之余,我也为《烟台晚报》写了许多文章。虽然我已经记不清具体数目,但隋新梅、丛玉珍、任瑞萍、张东方、张忠春等这些烟台市体育战线的精英以及长期支持烟台市体育工作的有关单位和社会有识之士,他们的事迹我都曾写成稿件,在晚报上宣传过;与此同时,我还参与了晚报策划组织实施的一些颇有影响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如1995年春季的万人长跑、次年春季的“烟台晚报杯”长跑,这些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体育意识,颇受欢迎。退休之后,我写的稿件尽管少了许多,但仍然关注《烟台晚报》。晚报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我就力所能及地为其写点有关这方面的文章。2000年我写了《阿超师傅》,2003年写了《辛苦了兄弟》,之后又写了《曹玉娟》、《敬礼,小巷总理》等文章。这些文章赞美的是理发师、供暖公司的管道维修员、原煤气管道公司的抄表员、社区居委会主任这些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工作和思想情燥。文章见报后,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慕名找马阿超师傅理发的顾客多起来;市500热力公司二公司见报当日就奖励了邹德升师傅;曹玉娟所在单位原管道煤气公司领导事后带领其登门表示谢意并录制了宣传片,且在全公司开展向其学习的活动;向阳办事处友谊社区的“小巷总理”们则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赞誉……
我们烟台市是闻名遐迩的全国文明城市,拥有一栋全省唯一的“科普文明楼栋”并跻身“全国五好文明楼栋”之列的友谊街23号楼。我就在这栋楼里生活了三十余年,对这栋楼充满了感情。为此,我曾为晚报写下了多篇反映我们楼里居民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健康生活和创建文明楼活动的稿件,仅2012年岁末就有《别了,友谊街23号》、《友谊街23号楼里的故事》。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去年,市区两级政府启动了胜利片区的改造工程。我们楼里的居民虽说对自己居住了几十年的友谊街23号楼恋恋不舍,但还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率先行动,与拆迁指挥部签订合同,交出住房。此举,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为此,我以读者来信的形式、以《改造》为题,致信晚报,表示对邻居们明事理、顾大局行动的肯定与赞扬,对市区两级政府举措的支持与欢迎。
刘希钦
新闻推荐
历史增加材料论证题, 观点明确、多角度论证、逻辑严密能得高分
◆点津老师刘洪玲:烟台四中历史教研组长、高三备课组长,芝罘区骨干教师,多次执讲芝罘区、烟台市优质课,参与“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省级课题研究,获省级科研成果、政府...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