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下,芝罘湾畔,文明精神,代代传承。
王耀国、杨克玲、吕玉珍、郝卫华、高彦……一位位普普通通的芝罘人,竖起一座座道德丰碑。
文明社区、文明单位……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星,照耀着芝罘大地。
文明城市创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芝罘区作为烟台的中心城区、老城区,在全市历届创城工作中,特色鲜明、异彩纷呈,汇聚成璀璨的文明之光,释放出无穷活力。
“四创一争”打造城市文明内涵
文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文明创建,感染力和吸引力显得格外重要。芝罘区着眼于城市文明的内涵,持之以恒地开展文明品牌创建活动。在文明创建过程中,芝罘区贴近实际、区分层次,以争创服务机关、书香校园、和谐社区、诚信企业,做芝罘好人为主题,开展了特色鲜明的“四创一争”创建活动。“工作就是服务、干部就是服务员。”这是芝罘区在创建“服务机关”中叫响的口号。通过推行机关工作“五不准”、建立“个人愿景展示板”等形式,芝罘区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争创服务机关。在创建“书香校园”过程中,引导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在“和谐社区”里,广泛开展“从我做起,与文明同行”、“好运送给文明人”、“家庭文化节”、“社区邻居节”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把社区建设成弘扬主旋律的强大阵地。同时,芝罘区组织企业签订诚信经营责任状、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专项行动等,打造诚信品牌、共担社会责任,创建“诚信企业”。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我评议我推选身边好人”等活动,大家争当“芝罘好人”,在全社会倡导良好道德风尚。
道德文明建设催生“好人无数”
文明如树,虽高千尺,不离根基。
文明的根基在基层,文明的关键在打基础。芝罘区着眼于夯实文明创建基础,持之以恒地强化基层社区创建力度。在工作中,积极适应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新形势,强化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加强社区治安,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机制,提高文明社区建设水平。
在争创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全区有5500多名市民参与文明督导团,800多名老人组建了“五老文明宣讲团”,8000多名中小学生开展了“我是文明小使者”志愿服务行动……这只是芝罘区壮大基层志愿队伍的一个缩影,芝罘区按照“抓中坚,带两端”的原则,让更多群众主动参与进来。在着力抓好在职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中坚”队伍的同时,吸引“两端”的离退休人员和在校学生,在“文明春风靓港城”活动中,全区20多万名群众积极响应。在创新文明创建载体过程中,芝罘区深入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工作的感召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对街道文体活动中心进行规范,并以此为依托围绕“文化活动乐万家”的主题,每年举办社区文化活动500多场,参与群众20多万人次,形成“天天有行动、周周见声势、月月掀高潮、人人都参与”的生动局面。为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芝罘区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树立一批创建工作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近年来,先后涌现出被誉为“烟台活雷锋”的安立盛、“最美女护士”刘依莲等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近百人。
“为民办实事”连年放心头
文明如阳光,为每一个人带来温暖。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群众是创城的源泉。芝罘区着眼于共享文明创建成果,持之以恒地贯彻服务群众的创建理念,坚持把改善民生渗透到创城工作的各个环节,把创城工作真正打造为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共享文明成果的“幸福工程”。
“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困有人帮”,近年来,芝罘区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自2005年首届创城以来,全区民生累计投入6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5%,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解决群众问题上,芝罘区确立“让所有的人都能过得去,让更多的人能够过得好”的群众工作总目标,围绕群众“四难两忧”问题,持续加大工作力度。2005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86项惠民意见和措施,连年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一批民生问题得到集中解决。为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芝罘区多渠道开展与市民对话和“万人评机关、评窗口”活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凝聚起建设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
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芝罘区将一以贯之、埋头实干,努力建立完善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文明新境界,为群众创造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新城区。
新闻推荐
芝罘区表彰27名道德模范, 同时表彰40个文明单位、25文明社区
本报讯(YMG记者宋晓娜通讯员家伟宪营冬育)16日下午,芝罘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烟台大剧院隆重举行,对40个2010-2011年度区级文明单位...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