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牟国庆)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的评选中,由烟台市文联推荐,烟台日报社申报的《艺术专刊》获得艺术理论研究类三等奖,这也是烟台市报刊专栏第一次获此殊荣。
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是由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文艺界最高规格的政府奖。其宗旨是推动出精品、出力作、出人才,为促进山东省文艺事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本报《艺术专刊》能在全省众多报刊中脱颖而出,是与两年多来《艺术专刊》“推动民众收藏,提高学术水准”的办刊宗旨坚持不懈的结果。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旗下之《艺术专刊》是由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艺术专刊编辑部重力打造,旨在解读书画艺术和艺术品收藏,关注艺术品市场,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市民正确进行艺术品消费的艺术专刊。自2011年6月22日创刊以来,几经调整,现在《艺术专刊》每周二在《烟台晚报》15版,周三在《今晨6点》15版,周五在《烟台日报》第10版隆重推出。三报同时推出艺术专刊,做到了烟台地区无缝覆盖,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为艺术品从业者打造良好经营平台的同时,也为喜欢书画和收藏的读者奉送出最美的文化艺术佳肴。一个地市级报业集团,在所属三种报纸上同时开办《艺术专刊》,并组织专门的艺术专刊部负责采访编辑等工作,这样的魄力和实力,在全国报业中也是罕见的。
当然,“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太阳”,《艺术专刊》的沃土就是烟台浓厚的文化积淀。清末,烟台是全国最早的开埠城市之一,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碰撞使得烟台人颇有开拓精神,近代蓬、黄、掖三地人多在京津创业,他们在赚得极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所购买的书画古董等艺术品也多沉淀下来,成为当地当代人的收藏品。上世纪八十年代,烟台开全国之先河,曾邀请赵朴初、费新我、刘海粟、何海霞、启功等全国著名的书画大家来烟台进行交流访问,极大地推动了烟台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形成。
近二十年,随着全国收藏热的升温,烟台艺术品收藏市场步入迅猛发展的时期,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开始进军艺术品市场,当代名家书画、紫砂壶、油画、永宣铜造像、当代水墨等领域,出现了几个颇为著名的收藏领军人物,烟台藏家的藏品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其藏品档次在全国也是一流的。近年,齐鲁古玩城、万光古文化城、烟台古玩艺术城等古玩交易市场相继建成,在这些古玩市场,收藏的人们时常会有意外的惊喜发现。只要是老的真的,收获的快乐就会是永恒的。《艺术专刊》自创刊之日起,就坚持民众参与性与学术高度性相结合的原则,推出了诸如“大家访谈”、“缅怀大家”、本土书画家、收藏宝典、收藏故事等栏目,尤其是“缅怀大家”栏目,相继刊发了缅怀许麟庐、费新我、乍启典、赵朴初等大家在烟台的活动情况,许多读者给编辑部和作者打来热情洋溢的电话,表示对这一栏目文章的认同和赞赏。
尤其是在“缅怀大家”栏目刊发的首篇纪念文章《老夫聊发少年狂———缅怀书画大家许麟庐先生》发表后,引起读者强烈反响,市委赵先生给作者发来短信说:“今天在报纸上看到您撰写的关于许麟庐先生的文章,真实、朴实、翔实,难得您和同光院长不厌其烦地把尘封的胶片一寸一寸再给今人回放。一个城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泥沙俱下的俗流中把历史长河裹挟的金粒积淀下来,这个城市,这个人,就毫无品位而言。于夫感言”。几分钟后又发来一段,“这篇文章等于给我立了一面观己比人的镜子,教我更谦虚地向前辈大家学习,更珍惜与朋友的交往。”烟台市著名山水画家于庆轩激动地给作者打了40多分钟的电话,表示文章将许麟庐先生写活了,许麟庐先生就是这样真实、这样乐于助人的艺术大家,于庆轩先生本人也曾因其一言之赏而从经营岗位调整到专业创作岗位,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所以对许麟庐先生充满感激敬佩之情。另外因这篇文章给编辑部和作者打来电话的还有烟台市原文化局局长刘德朴先生、烟台美术博物馆馆长刘同光先生、鲁东大学美术学员教授曲绍平先生等。
读者的热情让编辑部同仁感动不已。因此,在得到市文联推荐申报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的时候,就把此文章作为主打,此栏目作为品牌报了上去。最终,此栏目不负众望,一举获得泰山奖理论研究类三等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权立通通讯员高婷婷潘丹丹)昨日,八大菜系(鲁、川、苏、粤、闽、浙、徽、湘)烹饪大师,齐聚第五届中国国际(烟台)美食节现场———福山美食文化...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