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福
正在烟台市贯彻中央宣传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基地的历史背景下,林德梓、林涛的长篇小说《情债》出版发行,并于近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和作品研讨会,恰当其时地为烟台读者送来弘扬主旋律的精神产品,富有现实意义,这是最近全市小说创作领域的重要成果。
林德梓同志由写短篇小说发展到长篇创作,沿着健康的文学创作道路不断前进,在古稀之年依然笔耕不辍,奉献出40万字的长篇巨制,令人敬佩,可喜可贺!
讲故事刻画人物,是小说创作的要务。著名作家刘绍棠说:“小说就是叙事加对话,刻画人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是由男人和女人两个半边天组成的,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也离不开男人,男女之间的分分合合,演绎出无数生动的故事,成为文学永恒的题材。林氏父子的长篇小说《情债》,就是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林德梓同志是讲故事的高手,他利用四个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构成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巧合里边有巧合,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向纵深发展,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人入胜。
小说的主人公安芬,是一位共产党员,牛家夼村的妇女主任,县里的支前模范。她与作品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前夫李志刚,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小说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当年国民党的二区队秘书肖华贵,他无恶不作,强男霸女,正是由于他的出现,破坏了安芬与李志刚的平静生活。他一直暗恋着小学时的美女同学安芬,心存不轨,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肖华贵强奸了安芬,并怀上了孩子柱子,纸里包不住火,在柱子两岁时因意外受伤,需要输血时,由于血型与志刚不符,而暴露了私生子的身份,李志刚这个血性男人,一气之下与安芬分手,离家出走参了军。迫于生计,安芬改嫁老实巴交的农民肖勤。后来在随县里组成的慰问团到医院慰问伤员时,发现了在战争中因伤致残双目失明的李志刚,安芬征得志刚本人同意,经医院批准,将李志刚接回家里照顾伺候,过起了一妻两夫的生活。而第三者肖华贵于解放前逃到台湾,在其干爹的关照下当上了国军的连副,退役后搞房地产发了财,改革开放后应家乡政府的邀请,返乡投资建设自来水厂,受到政府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林德梓同志对巧合手法,运用娴熟,情节的发展往往出乎预料,却又完全在于情理之中,肖华贵在故事情节的演变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不仅强奸了安芬生下孩子留下祸根,而柱子后来又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于白丽由同学发展为情侣,结为夫妻,生下傻儿子慧智,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首,作孽啊!然而偶然中有必然,曲折之中见真情,让各方面的人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刻划了思想情感的变化,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旧时的对头再碰头,相逢一笑泯恩仇,捐弃前嫌,携手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揭示了海峡两岸一家亲的崭新主题。
小说《情债》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可说是非虚构作品,小说主要情节源于生活,作家的创作灵感也是现实生活激发出来的。1984年烟台作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后,两岸来往频繁,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寻友的、旅游经商的络绎不绝,有的是当年作为敌对阶级夹着尾巴逃跑的,如今又夹着皮包回来做贡献了。作家林德梓于1990年春天,一次在去北京的火车车厢里,直接与回乡探亲的办厂的台商与送行的儿子接触交谈,父子俩的言谈举止,触发了作家以台商回乡投资建厂为题材的小说创作激情,加上他从爷爷那里听来的国民党军官强男霸女,强奸有夫之妇生下孩子,造成家庭破裂的真人真事,开始了《情债》小说的构思创作。《情债》通过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刻划塑造了一系列的艺术形象,始终让各种人物处于矛盾的漩涡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作品在肖华贵以台商身份回乡投资建自来水厂时进入故事高潮,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持的、反对的针锋相对,有些人甚至由于对党的政策不理解,采取过激行动,各种人物纷纷亮相。主人公安芬和前夫志刚更是处于矛盾的风口浪尖上,思想情感经受着严峻考验。当年的阶级敌人、无恶不做的肖华贵,不仅没有受到应有惩罚,而且以贵宾身份受到政府的高规格接待。面对着往昔情敌的张扬,令在解放战争中致残双目失明的李志刚,更是无法忍受这一残酷的变化,以至气血攻心造成心梗,一命呜呼。身为共产党员的安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一时也心潮难平,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顾大局识大体,最终理解和接受党的现行政策,捐弃前嫌,原谅了肖华贵的旧恶。小说对肖华贵由恶变善的思想变化,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由开始的对大陆政策抱怀疑,先让发小回乡探听虚实,到打消顾虑,毅然决然回乡投资的转变过程,入情入理,令人置信。在《情债》小说中,作家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十多个人物形象。笔者认为有一个人物,虽然没有列入主要人物表的序列,读后却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以保姆身份住进肖华贵家中“试婚”的女人丛艳丽。她虽然是一位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很晚出场,又匆匆离去,作家用的笔墨不多,却凸显了她执着的性格特征。她在肖华贵家中,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豪宅和华贵设施而惊诧不已,同时下贪图富贵、见钱眼开的世俗女人不同,面对此情此景,不是产生艳羡之心,想入非非,而是联想到母亲过去在地主家当童养媳受尽凌辱的悲惨遭遇,产生了厌恶感。因此当肖华贵见色眼开想寻好事时,当即遭到严厉拒绝,第二天就结账走人。在丛艳丽这个人物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表现了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惹人喜爱。
文学是语言艺术,小说家都是运用语言的高手。《情债》的语言富有浓郁的胶东地方特色。故事发生在胶东,作家不仅熟练地运用人们熟悉的地名、生活习俗,比如赶小海等细节,彰显地域风貌,更重要的是恰如其分地使用了胶东的方言土语。安芬第一次登志刚家门,吃饭时揭开锅盖见到“砂锅里盛着几条咸鱼片,上面搁着掺了地瓜叶的苞米面饼子,一个人一碗菜汤”,还有安芬她妈一大早起来,专门为女儿和老头子烀了四个大菜饼子,熬了半锅地瓜稀饭,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地道的胶东农家生活。还有安芬看到志刚闹情绪,一反常态,“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心眼窄,“小心眼觑觑着”,这些标志性的土话,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勾起读者的思乡之情和美好记忆。
当然,严格地讲,《情债》也存在不足,有些情节值得商榷。特别是林德梓同志首次写长篇,存在疏漏,在所难免,不揣冒昧,写出来供作家参考。《情债》生动塑造了几个艺术形象,生动地刻划了人物形象,但同时对主要人物安芬的刻划存在不足,没有严格按照人物应有的的性格逻辑发展,有主题先行之嫌。主要表现在安芬最后与强奸她的肖华贵结为夫妻,情节安排上,这样做虽然能让肖华贵完成自我救赎,却违背了主要人物安芬的意愿,有点被逼就范的感觉。
安芬虽然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她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一旦遭到强奸,在心理上造成的伤害,会刻骨铭心,特别是由于私生子的出生,使初恋情人离去,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被破坏,由此导致一系列悲剧性的不幸,是一个女人难以承受的心灵上的伤疤,很难愈合。作为一名党员,安芬从大局出发理解党的政策,原谅肖华贵的过去,在于情理之中,但阶级仇易解,家庭和个人的仇恨难消,硬让她与强奸犯同床共枕,不可思议。实际上,安芬临终前留下的遗嘱,告诉后代她死后安葬在志刚与肖勤前两任丈夫的坟中间,说明她至死也没认可与肖华贵的夫妻关系。虽然作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花费了大量笔墨,细针密线地进行了充分铺垫,以至先后让双方已有的丈夫和妻子患不治之症离开世界,为最后结局铺平道路,从情节安排看好像没有悬念,水到渠成,但却不是安芬的性格必然。
文学作品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同时也源于情感体验的真实,源于人物性格刻划的真实。中外文学史上许多小说家创作人物形象的共同经验,就是人物性格一旦形成,就要始终按照其性格逻辑展开故事情节,不能把人物当木偶耍。有的名作家原本想构思一个喜剧故事,结果出乎预料,中间主人公萌发了自杀念头,逼迫作家不得不改变已有的思路,以悲剧结束故事情节。
换位思考,是一个心理学和哲学的概念,笔者认为,作家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设身处地想人物所想,致其做自己想作的事,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以上只是笔者阅读《情债》后的一些粗浅体会和不成熟的看法,很可能是外行人说外行话,希望小说作者、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总起来讲,《情债》是一部真实反映胶东现实生活,生动感人的优秀作品,很值得一读。林德梓同志在高龄之年为读者奉献大作的精神,让笔者佩服得五体投地,衷心祝愿这位资深的小说家再有新作问世!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徐鲲)24日凌晨开始,烟台全市范围内出现降温和降水天气过程。市气象台人影办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昨天共发射67枚火箭弹,带来的降雨有助于缓解当...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