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区长牟树青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省、市各项改革举措正在积极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更大机遇。新的一年,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变化,紧密结合芝罘实际,科学合理谋划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
●今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外贸进出口增长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烟台“首善之区”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环境打造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实施“服务业强区”、“项目带动”、“城市发展引领”、“群众工作统领”战略,努力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上取得新成效,不断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芝罘智慧城区逐步成型
【延伸阅读】提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商贸业,鼓励引导振华、银座、世茂等商贸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万达城市广场、中粮大悦城等城市综合体投入运营,与海港路中心商贸区互联互动、竞相发展,做大做强新的中央商业圈,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5家。进一步丰富便民惠民消费业态,扩建幸福蔬菜批发市场,新建改造社区菜店及放心早餐门店80处以上,大力扶持发展餐饮街、大排档和酒吧等大众型消费业态。做优金融业,以打造区域性金融和财富管理中心为目标,借助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超市平台,完善投融资信息发布、银企对接、金融维权和金融增值等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金融中心A区一期、B区和恒丰银行数据后援处理中心等载体建设,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全年金融业完成税收16亿元。做强物流业,探索建立物流业发展协会和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以安德水产、瑞康医药、毅德商贸为代表的冷链、医药和商贸物流业,科学规划青荣城际铁路、龙烟铁路沿线产业布局,全年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14家。抢抓烟台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机遇,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配合推进朝阳街、所城等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24亿元。
培植壮大新兴潜力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强国家级广告创意产业园辐射带动力,促进文化创意、动漫数字影视、服务外包等资源向产业园聚集,延伸产业链条,引进龙头企业,提升园区发展档次,全年文化创意企业达到350家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突破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协会,支持淘宝网特色中国烟台馆、北纬37度红酒网等电商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实体企业拓展线上业务,争取烟台电子商务产业园上升为省级园区,全年入园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实现营业额20亿元。编制《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以瑞康健康服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为引领,带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医疗服务、健康养生、生物制药等行业发展,打造区域性健康产业中心。积极培育以居家养老、医疗康复和文化娱乐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完善提升“12349”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功能,新建10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0个居家养老互助点。制定芝罘智慧城区建设规划和意见,推动信息技术在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方面广泛运用,扶持发展第三方平台交易、物联网应用等信息消费业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各个方面都要在‘抓产业促发展\’中勇于担当”的部署要求,调动全区方方面面力量,统筹发展商务服务、社区服务、劳动就业、教育体育等潜力产业,构建更加完备的服务业发展格局,确保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加快项目建设和载体培育。全力推进121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突出抓好安德国际冷链物流中心、现代国际新城等14个市级项目,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0亿元以上。牢固树立“向蓝天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理念,科学布局新增楼宇,深入挖潜闲置楼宇,培育打造总部楼、“众师楼”等特色楼宇,实现楼宇经济提质增量,全年商务楼宇达到93幢、5A甲级楼宇达到7幢,楼宇入驻率、注册率、税收贡献率分别提高到87%、97%和89%。以专业市场和特色街规划为指导,加快建设三站市场新区、南尧婚庆产业园等特色市场,改造提升上夼西路美食街、时代广场等传统街区,精心打造振华美食风情街、万达十字商品街、旅游大世界海鲜大排档等新街区。坚持腾笼换鸟,推动园区创新发展,做精蓝色经济和都市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7%以上。抓好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全年实现海洋产业产值395亿元。充分激发招商和创新活力。全方位推进深层次对外开放,在服务业、城市建设管理、资本市场、公共事业等领域,加强对内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全领域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面向日韩港台、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找准招商对接点,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行业龙头、上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机构,密切跟踪深国投印象城、赛格数码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力争年内引进20个知名企业和项目。健全进出口企业走访服务机制,扶持重点外贸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建立上市企业资源信息库,强化对天泽软控、齐畅物流等企业的上市服务,鼓励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膨胀规模、壮大实力。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创新,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培育发展市场主体“17项措施”,努力实现市场主体“铺天盖地”量的扩张和“顶天立地”质的提升,全年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6万户,增长12%。密切跟踪营改增、房产税、消费税等财税改革动向,完善综合治税体系,增强财税保障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联合审批、代办服务等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
经伦街等6个区片将改造
【延伸阅读】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坚持依法征迁、阳光操作,积极稳妥推进旧城区片“升级换代”,完成白石区片一期、幸福西区片、北马路二期等8个区片房屋征收工作,加快经伦街、大海阳立交桥等6个区片改造;完成胜利区片安置房主体施工,配合推进白石、慎礼、喜乐酒店南地块等安置房建设,全年旧城改造开复工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推进纳入全市考核的旧居改造项目,年内全面启动郑刘、华新等20个旧居安置房建设,加快芝水、北上坊等7个居民区旧址征迁步伐,旧居改造开复工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配合做好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工作,帮助更多房困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加快新城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优化芝罘滨河生态智慧新城功能布局,高效率推进毅德商贸城、红星国际广场等23个总投资300多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高标准配套姜家疃完全中学、南部新城供热中心等16项公共基础设施,推动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重点区片改造为切入点,推动芝罘临港蓝色国际新城突破发展,力争龙海家园C区上半年开工建设,崆峒岛居民外迁安置房达到入住条件并启动搬迁工作,优先解决好新城居民居住问题;加大对幸福西区片、崆峒岛、芝罘岛、担子岛等资源的开发力度,谋划实施保税港网外配套服务区建设,增强北部城区产业支撑。全力配合推进城市科技广场、胜利路南延、青荣城际铁路、龙烟铁路等44项市级城建重点工程,提升城市功能和运行效率。规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创新投融资模式,为重点区片改造、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城区建设。将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向街道、社区延伸,调整理顺区、街城市管理体制,建立责权明晰、运行高效的城管工作新格局。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落实网格化管理和定点值守责任制,重点解决环境脏乱、占道经营、损毁绿地等问题,改造升级三和绿景等4个老旧小区,完成芝罘岛广场及毓西路、南迎祥路等重点路段绿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在垃圾清运、公厕管理等方面开展试点,逐步实现“管干分离”。开展生态文明街居建设,因地制宜改善城郊居民区环境,强化森林防护抚育,对夹河、勤河等重点河流实行“河长制”管理,确保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加大违法违规用地和违章建筑打击力度,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查处。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投资2.6亿元用于学校建设
【延伸阅读】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校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投资2.6亿元,完成下曲家小学、军民小学、南通路小学、姜家疃初中主体以及高中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南尧小学和西牟小学,加固改造5.6万平方米的老旧校舍,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加大“智慧教研系统”研发力度,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科学化水平,确保各类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市领先。加强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只楚医院等公立医疗机构搬迁改造,提高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场利用效率,放大区文化馆、图书馆群众文化服务功能,优化升级13个街道(园区)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室,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700场以上,进一步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提高健康水平。加快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和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35项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660件和150件。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领域紧缺人才集聚工程,全年专业技术人才增长10%以上。圆满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认真做好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交流、侨务服务、史志档案等工作。
加大社会保障救助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利用和发挥芝罘创业孵化大厦服务功能,全方位帮助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等群体实现就业,全年举办招聘会150场,提供就业岗位8.5万个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5万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依托“14513”创业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实训、人才培训、就业见习等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创业服务,全年实现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5000人以上。创新社会保险业务办理模式,扩大城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保险征缴额突破10亿元,发放离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9.5亿元。完善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众救助制度,形成社会救助长效运行机制,全年发放各类低保金、救助金7000万元。继续完善孤儿、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政府补贴制度,全年补贴资金530万元。加强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全年帮扶残疾人就业200人以上。大力发展福利事业,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爱心捐助、爱心助学等活动,全力打造“善行芝罘·微公益”品牌,扩大“爱心芝罘”影响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扩大社会管理信息化覆盖范围,提高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探索建立“三社联动”运行机制和“民情议事厅”制度,引导社会组织、居民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和处理社区事务。做好城郊居民区和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投入860万元,支持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大检查长效机制建设,紧盯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企业、直插现场的方式,严肃查处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切实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实施“天网”工程,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确保全年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5%。完善常态化群众工作机制,突出做好重大事项、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化大调解工作格局,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政务微博建设,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做好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抓好防汛抗旱、森林消防及重大疫情防控等工作,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YMG记者韩云全实习生于禛祎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实习生禛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今年芝罘区“两会”上,政协委员、烟台十...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