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
近日,新华社《瞭望》周刊记者对烟台市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司法部、全国律师协会“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荣誉称号的杨希勇律师,以“职工权益守护者”为主题进行了专题采访。
执业20年来,他坚持以“服务职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职业最高追求。仅2013年至今,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出庭代理和非诉调处维护职工权益案件400余件,涉案金额2.6亿元;为职工追偿劳动报酬及工伤、工亡赔偿金4500多万元;800多名农民工得到了免费的法律援助。此外,他还自掏腰包,累计向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捐款12.7万元。
“半路出家”走上职工维权路
如果不是自学法律,杨希勇可能至今还是一名钳工。
16岁那年,他阴差阳错考上烟台市技工学校,学习钳工专业。一心向往考上大学的他,自学法律,实现了人生的蜕变。2004年,他和几个合伙人成立了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该向什么方面发展?”在律师事务所为选择道路犹豫不决时,深埋心底的感恩之情让他下定决心:为职工群体说话。
为职工维权往往出力不讨好,他还是选择将这条路走到底。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涉及群体性事件的案件中,他总是冲锋在第一线。
2014年11月,烟台市区南部某楼盘交房时突发变故。300多名农民工为追索工资强行封锁了交房现场,百余名前来接房的业主情绪失控,农民工和业主之间剑拔弩张,大规模的冲突随时可能迸发。各方僵持不下,基层组织委托杨希勇斡旋调解各方之间的分歧,经过多次面对面谈判,多次调整修改和解协议,历经13个昼夜,这个合同标的6.4亿、跨越福建山东两省的突发性事件成功化解。300多名农民工拿到了工资,800多户购房业主安居乐业。
为职工维权念好“四字经”
“为职工维权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只要敢于担当,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倾听他们的诉求,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一个周日的下午,在鲁东大学法学院的办公室里,杨希勇与前来采访的本刊记者相坐而谈。
2015年3月开始,杨希勇在鲁东大学法学院挂职副院长。虽然大部分时间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但他仍然利用节假日为职工维权。在他看来,维护职工权益有四个关键字。
关键字一:急。岁末年初是农民工欠薪的高发期,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一个电话打过来,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职工的事要紧,就跟救火一样,马上就得冲上去。”
2009年腊月二十九下午,在与家人回老家栖霞过年的路上,他接到基层组织的求援消息:某企业聚集了20多人要为职工权益要说法。虽然知道家人会不高兴,但他仍毫不犹豫地调转车头,奔赴事发现场。
当晚10点多,他赶到当事人家中进行安抚。面对来客,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大喊:“还让不让过年了?”家属也在一边不停地摔东西。杨希勇找来扫帚,默默地打扫着一地碎片。紧张的气氛一下缓和了下来,双方心平气和谈了很长时间,在当事人得到准确的承诺后,事件终得解决。
关键字二:稳。面对职工的多样化诉求,要保持头脑清醒。杨希勇说,很多职工一上来,就急切地问:“什么时候能见到钱?”“什么时候有结果?”作为律师,他能理解当事人的心情,但在出台解决方案前,要听取各方意见,在处理的过程中查清问题,找准切入点。
烟台市一家台资企业,拒绝支付退休员工独生子女一次性养老补助,8名退休职工为此奔走数年。但这家企业坚持认为,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不应增加企业负担。职能部门认为,自己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只能做协调工作。劳动仲裁部门及法院明确表示对此类案件不予受理。职工维权陷入了僵局。
2013年5月,他在政府接访大厅接待群众来访时认识了这些退休职工。他以基层人大代表的身份,分别在当年5月、10月基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中对上述社会问题进行呼吁。在他的“较真”和人大的支持下,劳动仲裁部门首次受理了该案,经仲裁、法院一审、二审,这笔款项当庭得到兑现。一些持观望态度的其他企业也马上转变态度,退休职工为主张该类待遇而向有关部门走访的人数随之大幅度下降。
关键字三:法。“守法,是为职工维权的底线,”杨希勇说。在替职工处理和企业的纠纷时,维护的一定是职工的合法权益,当有些职工一时间对法律的规定不能完全领会和理解时,他总是耐心解释,首先做通职工的工作。“合法的权益要尽力争取,不正常的诉求要做好安抚工作。”杨希勇坚持。
关键字四:义。要有担当,不能遇到困难,就往后退。
2014年10月,烟台某食品有限公司因续贷未果,被相关银行申请法院查封冻结了全部账户及资产,导致240多名职工同时下岗。上亿元的贷款由近十家企业联合担保,一并成为共同被告,面临着被查封冻结及更大规模的职工下岗风险。下岗职工主张劳动权益;企业停产没有能力;银行表示是为了保全银行债权;联保企业担心当冤大头,纷纷寻求政府及工会组织出手相助。这一职工权益系列案的突然爆发,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杨希勇临危受命,协助基层干部连夜起草了保护职工权益的应急处置预案,组成了职工权益应急帮扶小组。为了切实保障职工权益的顺利实现,他亲自进驻企业,与相关银行、联保企业日夜磋商,义务为职工厘清工作年限、工资标准,当面为职工答疑解惑,并帮助240多名职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2014年11月,仲裁部门依法支持了职工的合法诉求,在助力联保企业购买银行债权的基础上,一并对工资、加班费和经济补偿金等职工权益通过法律途径进行了救济,这不仅保护了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还使得一场可能波及近十家联保企业并导致几千名职工的下岗潮得以避免。
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杨希勇可谓尽心尽力。他曾对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包括《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修正案》等在内31件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征求意见稿,提报了上万字的意见及建议,部分修改建议得到了吸收或采纳;工作中,并主动向芝罘区人大常委会建言,将“对《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作为区人大常委会2014年监督工作议题,2015年4月,此建言得到了芝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采纳。“以前是老百姓遇到纠纷时寻求法律帮助,现在他们更多地倾向于请律师做法律顾问。社会越发展,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就越高,法律需求就会更多,律师就会在更高层面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杨希勇说。
杨希勇在办案
新闻推荐
寒假将至,学生成群结队上补习班场景将再现, 教育部门减负,家长不捧场
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寒假,放假前教育部门就出台政策措施,严格限制中小学假期补课。然而,家长们依然对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乐此不疲。一方面是学校努...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