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高少帅)10日,记者从国内首届海水农业发展高层研讨会获悉,借助国家发展海洋经济战略,“海水农业”这个新兴学科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烟台市将依托海水农业研究中心,在创新平台、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力度,大力发展海水农业,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海水农业,是一个新概念。省海洋渔业厅副厅长姜清春介绍,针对山东半岛海岸线长、盐碱滩涂湿地资源丰富、可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日益紧张、海水与农业结合研究支撑产业发展不足的现状,2016年7月,按照省农业科学院事业发展战略部署和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在海洋科学与农业科学之间增设了新学科,就是“海水农业”。2017年10月,在烟台成立了省农科院海水农业研究中心。海水农业研究中心聚焦陆海交互带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围绕近岸滩涂、滨海湿地、滨海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高“非常规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展耐盐植物与海洋植物资源的创新利用。自2017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以来,海水农业研究中心已经打造了一支高效、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现有科研人员27人,争取各级课题经费达460多万;已发表论文1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个、授权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2个。
由此可看出,海水农业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尤其对烟台而言。姜清春介绍,从全省来看,山东省海洋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烟台,近岸海域水动力条件较好,自净能力较强,以清洁、较清洁海区为主。海洋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优越,近海资源丰度指数都位居全国前列。烟台还获批成为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这为今后发展海水农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所有这些优良的天然禀赋,对为烟台今后大力发展海水渔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于海水农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也对烟台寄予厚望。他表示,去年10月,省农科院在烟台成立海水农业研究中心,短短不足一年的时间,已经有二十多名高层次科研人员,建成种质资源圃和试验基地,还开发出多个领先品种和先进技术。这次高层研讨会的举办,必将有效促进烟台乃至山东半岛在近岸滩涂、滨海湿地、滨海盐碱地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提高“非常规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海水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这很有可能是一次里程碑似的会议。”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乃胜如是评价此次会议。他认为,海水农业是个崭新的概念,过去说农业就是种田,今天我们是“种海”,就是从田间走向海洋,这就是历史性的突破。对烟台来讲,作为海水农业的排头兵,发展海水农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辉煌的前景,而且有巨大的产业需求。近几年,从海水养殖到海洋的鱼牧业,包括现在的海上牧场,人工鱼礁都发展的如火如荼,海水农业将来会成为烟台的一张重要名片,也会为全国甚至全世界作出示范。
在会上,参会专家共同发起倡议,达成海水农业发展的“烟台共识”,呼吁国家和全省进一步加强对海水农业科技领域的支持,不断加大对该研究领域的科研基础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科技投入。“海水农业”学科创新团队要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找准定位、优化思路,明确方向、聚焦重点,攻克难点、补齐短板,全面构建海水农业关键技术,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聚焦解决地方产业问题,促进胶东半岛农业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纪殿国通讯员刘丽摄影报道)8月9日上午,烟台慈心助困服务队的老年义工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烟台开发区金沙...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