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既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经济文化强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近几年来,烟台市文化产业呈现出发展思路清、速度快速、收效大的总趋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新形势下,文化的反周期调节作用日益显现,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并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着力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今后应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园区集聚平台建立起政府、企业、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四位一体的产业合作模式,按照优先发展、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的原则,把分散的资源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发挥好示范、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一是依托烟台大剧院、京剧院新院、博物馆新馆、群众艺术馆新馆、新青少年宫、书城、华夏传媒国际大厦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中心文化示范区。二是依托城区和高校科技力量集中的优势,集聚发展软件开发、动漫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三是以张裕国际酒文化博物馆、张裕卡斯特、蓬莱君顶等葡萄酒庄和烟蓬葡萄长廊为依托,建设形成集葡萄种植基地、生产企业、酒庄、酒文化博物馆于一体的精品葡酒文化旅游观光带和葡酒文化展示区。四是做精做美文化旅游,建设完善中心区及蓬莱、龙口、长岛"1+3"主体文化旅游板块,同时整合莱州、招远、海阳等各县市区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海滨休闲型文化旅游胜地。
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一是加快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就烟台市目前情况看,培植骨干文化企业:一方面,需要在现有的文化企业中,选择一批基础好、起点高、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骨干企业,集中力量加以扶持和培育;另一方面,立足于烟台市现有文化企业普遍不大的事实,积极引导文化产业之外的其它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引进全国乃至世界文化大企业,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烟台的文化产业。二是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把文化产业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抓能源交通、工业项目那样抓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在做大做强现有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重点推动莱山区文化公园、蓬莱市八仙文化主题公园、福山区王懿荣纪念馆、芝罘区东和新城创意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及早培育出一批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培育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对文化产业来说,品牌的价值要比其它物质型的产业重要的多。就烟台而言,我们有很多独特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一是打造葡酒文化品牌。充分利用亚洲唯一国际葡萄·葡萄酒城这一城市名片,办好一年一度的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抓好烟蓬葡萄长廊建设,积极发展葡酒文化旅游,提高烟台葡萄、葡萄酒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二是打造开埠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烟台开埠早、近代外国建筑集聚、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加强烟台山、滨海广场、朝阳街近代建筑群综合开发利用,打造开埠文化综合展示区,形成独具烟台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景观。三是打造仙道文化品牌。充分发挥胶东文化研究会、徐福文化研究会、丘处机研究会以及驻烟高校的作用,深入挖掘道家文化的文化内涵。搞好牟平昆嵛山、栖霞太虚宫、蓬莱阁、龙口徐公祠等道教圣地的整体包装推介,积极打造仙道文化旅游品牌。四是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胶东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力,深入挖掘牟平雷神庙战斗、海阳地雷战等丰富的革命题材,依托胶东革命烈士陵园、革命战争遗址和杨子荣、任常伦等革命英雄人物,积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五是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海洋历史、海洋体育、海洋娱乐、海洋休闲、海洋旅游、海洋饮食等文化,形成“开放、融合、发达”的海洋文化氛围。
我们只要不断提高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努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强人才建设,一定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烟台成为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史崇胤通讯员袁明园李宁)昨日上午,市委政法委在蓬莱市召开全市政法委书记座谈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谭伟出席会议并讲话。谭伟指出,各地在...
蓬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莱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