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教师资格证考试门槛较高,有的教师参加了四五次考试仍未通过,还在为教师资格证而努力。
另外,从明年起,山东省将纳入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科目与省考不一致。
YMG记者李凤摄影报道
■考试全程监控并录像考生直言有压力
今年烟台市有4991名考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首次使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所有考务工作向高考看齐、考生不得戴手表入场,这些规定无形中给考生们带来了压力。
昨日,在烟台二中考点,一个写有“禁止携带具有接收和发送电子信号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的警示牌被放在大门的显眼位置。考生们对此议论纷纷。
“我拿到准考证后就发现上面多了一条规定,说考场内全部配备监控系统、考试期间对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录像,看来这次动真格了。”来自开发区的陈老师对记者说。虽然监控会让人有压力,但她很赞同这样的做法,“这样谁也不用想在考试中用歪门邪道了,很公平。”
同时,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首次使用答题卡,对此考生们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答题卡在高考时就多次使用,非常熟悉。而对于在职老师们而言,他们时常指导学生使用,也不陌生。
■老教师从业20多年如今为证件当考生
今年,教师资格认定“两课”考试与往年一样,开考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课程。
昨天上午8:30,烟台二中门外便聚集了不少前来考试的考生。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尚未取得教师资格证或者资格证与目前所教年级不符的在职教师,二是希望到教师行业就业的社会人员。记者发现,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的考试通过率不高,很多人都是考了多年的老考生了。
迟老师是莱阳一所中学的老师,任教已经20多年了,这是第二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去年因为准备不充分,迟老师一门也没有通过,今年只能继续奋战。迟老师原本是小学教师,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后来调到初中学校任教,当初的小学教师资格证不再符合要求。他年过四十重回考场,需取得中学层次的资格证。
在今年的考试队伍中,像迟老师一样参加过多次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在职老教师不在少数。栖霞市的杜老师已经是第四次参加考试了,每次都是差一点儿过线,至今尚有一门不合格,只能屡败屡战。她告诉记者,十年前参加工作时,学校看重的是能力和学历,并不需要教师资格证,如今评职称却缺不了这个证件,所以即使再难考也要想办法。
■想当老师先拿证社会考生为入行努力
而对于在职老师之外的社会考生而言,教师资格证已经成了入行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公办学校,没有教师资格证连应聘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从业了。因此,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是他们跻身教师行业的敲门砖。
开发区的刘先生读大学时学的是数学专业,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不少亲朋好友建议他到学校就业。想到一年两个长长的假期,刘先生也很动心。然而他翻看了很多学校招聘老师的广告,发现都有“教师资格证”的要求。刘先生并非师范类专业毕业,没有教师资格证。为了挤进教师队伍,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买回相关材料,发奋学习。因为是首次报名,加上没有教学经验,刘先生报考的是小学层次的考试,“我觉得小学层次的题目会比中学层次的简单一些,另外将来走上讲台,面对小学生也会比中学生容易一些。”刘先生说。
■考题没有资料原题考生大呼“题难”
无论是在职老师还是社会人员,都对教师资格考试抱了很大期望。然而这一考试的题目难度并不低,需要做足准备才能通过。
昨天上午11:00教育学考试结束后,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大呼题难。“我都快哭死了,考前看了好几遍复习资料,还是有很多题不会做。”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向记者诉苦说。
迟老师也觉得今年的题比去年难不少,去年的题曾让他栽了跟头,今年更加没有信心了。“以前不少考试题目是复习资料中的原题,今年这样的题目几乎没有,我估计考试合格的可能性不太大。”
■明年考试将变脸“省考”变“国考”
考题难让不少考生走出考场时垂头丧气。“要是这门考试再不合格,以前考过的心理学还要重新考一次。”招远的李女士说。原来,今年是教师资格证“省考”的最后一年,从明年起,山东省将纳入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科目与省考不一致。今年“两课”考试结束后,只有一门合格的,合格科目成绩下一年度将不再有效。这让今年很多已经考过一门的考生大呼“不幸”。
此次考试成绩于8月2日在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网站公布。据介绍,这一考试每年的合格分数线并不相同,主要是依据当年报考人数和通过比例来确定,低时50多分,高时60分左右。两门科目成绩均合格者,发放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5年,限用于申请一种种类的教师资格。
新闻推荐
前几天,我参加了烟台晚报小记者的卖报体验活动。短短几天,我体验到了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的滋味,也有了许多的感悟。说实话,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累。每天一...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