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不仅有酒产业,早茶、豆腐干等食品产业也迅速崛起——
□李丽龙 段晓娟本报记者 钟晓晴
美酒、早茶、豆腐干……宜宾是个让人味蕾跳动的城市。
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宜宾打造 “白酒文化节”、“早茶节”、“豆腐干节”等交流平台,不断提高宜宾美食知名度。目前,食品产业已成为宜宾经济新的增长极。
政府搭台打造品牌
作为“中国白酒之都”,宜宾在“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中,把白酒产业作为一号产业打造。从2007年起,宜宾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宜宾酒圣节”。2011年举办首届“中国白酒文化节”,打响了宜宾“白酒之都”的品牌。具有“中国酒业大王”之称的五粮液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白酒企业。
一花独放不是春。除了五粮液,宜宾还有众多二线酒企业品牌。在宜宾284家白酒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35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酒类企业已超25家,白酒类 “中国驰名商标”品牌7件。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8.15亿元。在“十二五”规划中,宜宾已确定对高洲、叙府、红楼梦等16户酒类中小企业实施“亿元企业”培育计划。
茶产业是宜宾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又一支柱产业。从2011年起,宜宾市政府每年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区县政府和企业配套5000万元以上资金, 专项用于支持品牌打造、技术创新、标准化生产和连锁经营店建设等,助推茶产业不断占领高端市场。目前,宜宾市已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早茶基地,茶叶面积发展到72.3万亩,年产量3万多吨,茶产业综合年产值70亿元,全市有种茶农户近百万人。如今,叙府龙芽、川红、早白尖等多个品牌茶业远销欧洲、非洲等地。
“豆腐干食品文化艺术节”是宜宾着力打造的另一张美食名片。从2008年起,已成功举办三届。在政府搭台的推动下,南溪食品产业产值由2008年的2.5亿元增长到今年预计的60亿元。
通过政府搭台,宜宾美食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一户户企业乘势而为,抓住机遇,抢抓市场,做大做强。
企业发力抓市场
近日,记者在南溪区滨江路看见,有一家老店铺专门销售“郭大良心豆腐干”,购买者络绎不绝。“郭大良心豆腐干”传统制作工艺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有100多年历史,如今还保持传统手工制作,在保留金钩、鸡丝、口蘑、牛肉4种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又开发了麻辣、五香、烧烤、蒜泥青椒4种新口味。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2010年,该作坊升级为工厂,目前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除“郭大良心豆腐干”,南溪还有“好巴适”、“庶人坊”、“孝善坊”等近百个豆腐干品牌,均在不断做大。目前,南溪有8家豆腐干规模企业,开发出70多种口味的豆腐干,去年全区豆腐干年产量5万吨,年产值达10亿元。南溪豆腐干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美国、加拿大、韩国和欧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在第三届豆腐干食品文化艺术节上,南溪的8家豆腐干企业与近200家客商签订了9.3万吨的销售订单,销售额达15.6亿元。从家庭作坊变身10亿产值大企业。目前,南溪区已形成了以徽记、庶人坊、国砫、玉林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发展集群,豆腐干销量跻身全国行业前三强,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豆腐干生产基地。
今年8月,五粮液千亿工程技改扩能项目在宜宾开建。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以上,占地近3000亩。该项目是五粮液集团跨入“千亿俱乐部”、打造千亿园区的奠基石和加速器。同时,众多酒企也在积极进行技改扩能,并增强了团体作战意识,抱团发展。怡安集团、兴业集团与红楼梦酒业集团成功实现战略重组,将在未来15年内注入35亿元打造白酒品牌;吉鑫酒业、天成酒业、叙南酒业3户企业实施统一对外销售,集团化发展雏形初现,形成做大做强的合力。
在茶企业中,宜宾川红集团、醒世茶业、叙府茶业、早白尖茶业等企业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强化营销,不断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佳袁敏11月1日是四川省冬季征兵集中报名的第一天。记者在成都各大征兵宣传报名点看到,适龄青年和家长们排起长龙,将报名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在省体育馆广场报名处,尹满昌和儿子尹远站在...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