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0日,本报以《宜宾花十三亿“换”空气》为题报道了因黄桷庄电厂等企业超标排放二氧化硫,宜宾2004年至2005年被列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情况。
10月25日,记者回访黄桷庄电厂发现,脱硫、除尘等环保设施保养维护到位、排污系统完善。附近村民反映,2006年前电厂粉尘扰民,现在粉尘少了,空气清新了。宜宾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宜宾酸雨频率从2005年的88.6%降至2011年的15.2%。
□本报记者 刘宇男 文/图
【现场】
10月25日,记者来到黄桷庄电厂锅炉车间,这里正在进行环保设施维护,6名工人正在更换烟道钢板,并敷设液态玻璃钢进行防腐蚀处理。烟道是电厂的主要脱硫装置之一,但易被燃煤产生的水蒸气(含稀硫酸)所腐蚀。“年度环保设施维护我们已持续进行了1个月,目前烟道防腐和增压风机、静电除尘机等设备检修已完成备用。”该厂生产技术部副主任万茂说。
2005年,宜宾排放二氧化硫约18万吨,其中黄桷庄电厂等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占总量的60%。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较高,宜宾2005年酸雨频率高达88.6%,宜宾金沙江铁路桥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防腐蚀处理。
宜宾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摘掉污染黑帽子,“十一五”以来共投入约13亿元开展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2006年10月,黄桷庄电厂投资1.6亿元建成40万千瓦烟气脱硫工程,满负荷情况下年削减二氧化硫4.6531万吨。
“在黄桷庄电厂带动下,城区企业全面建成投运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或炉内固硫设施。”宜宾市环保局副调研员兰晓阳介绍,企业普遍上了脱硫装置后,宜宾空气二氧化硫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酸雨频率降至15.2%。
黄桷庄电厂产生的烟尘,曾导致周边空气混浊,距离该厂不到4公里的柏溪镇公兴村村民曾在2005年向有关部门投诉。记者10月25日来到公兴村,该村空气较清新,农作物长势良好,村民翁家富引记者到院坝里查看。“以前电厂出来的粉尘多,空气灰蒙蒙的,院坝地上都看得到一层白灰。这几年明显灰尘少了,空气透明了。”
污染治理前,黄桷庄电厂一度向金沙江直排污水。2003年至2009年,黄桷庄电厂投资1350万元完成了灰水回收利用工程、工业水回收利用工程。该厂还对生产区和生活区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每年可减少混排生活污水70万吨。通过水网系统改造,黄桷庄电厂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
2007年以来,黄桷庄电厂还积极开拓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2009年,该厂对外销售粉煤灰93111吨、炉渣95883吨、脱硫石膏31050吨,综合利用率77.8%。至2012年,黄桷庄电厂的灰渣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接近100%。
【感言】
几年前,宜宾戴上“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黑帽子,以黄桷庄电厂为代表的重点污染企业难辞其咎。还群众一片蓝天,为空气“解压”,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在宜宾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过程中,重点污染企业积极履行治污义务,带动周边企业全面建成投运环保设施,使宜宾全市工业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宜宾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涉及295户企业,开展废水、废气治理项目共389个,中心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下降26%,空气优良天数增加20%,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新闻推荐
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五位一体”的质量工作格局“宜宾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作为全市重大战略,这一重大举措必将对推进四川省‘以质取胜、质量...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