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五位一体”的质量工作格局
“宜宾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作为全市重大战略,这一重大举措必将对推进四川省‘以质取胜、质量兴川\’战略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11月7日,四川省质监局局长刘云夏,在宜宾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会上如是说。
从2011年开始,宜宾将质量兴市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初步构建了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五位一体”的质量工作格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丽龙 本报记者 钟晓晴
发展产业质检把关
南溪区的豆腐干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小小豆腐干做成大产业,得益于政府的引导和企业对品牌的打造。今年,省级检测中心——南溪豆制品质检中心成立,进一步助推了豆腐干产业的发展。
南溪豆制品质检中心只是宜宾省级质检中心之一。近年来,宜宾争取到国家和省上配套近3000万元的检测设备和专项资金,建立了国家酒检中心宜宾分中心和省豆类制品检测、省竹类制品检测、省金属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省高分子建筑原料、省纸及纸制品等检测中心,川南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宜宾市计量校准中心、国家二级煤及煤化工产品实验室、P2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
目前,宜宾拥有国家级检测技术平台1个、省级检测平台8个。已取得法定认证的产品质量检验项目有612种产品1264个参数、计量检定测试项目有71项200余个参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项目有38项。
塑造品牌标准覆盖
白酒产业是宜宾的支柱产业。除了五粮液以外,宜宾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有35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有25家,众多白酒企业集群,树立了“宜宾酒”的品牌形象。2010年12月,“宜宾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宜宾为了创新质量奖励机制,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对新获评四川名牌的每个企业奖励50万元,设立了市长质量奖,对每家获评企业奖励20万元。
目前,宜宾拥有国家质量奖1个,省政府质量管理奖2个,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11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
通过品牌打造,“宜宾酒”、“宜宾早茶”等知名品牌效益剧增。截至2011年,宜宾名牌企业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97%,销售收入高达630.32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57.78%。名牌企业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41.77%,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9.82个百分点。
品牌打造,离不开标准化战略。目前,宜宾主导或参与了20多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有45家企业的98个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全市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8.1%。
提升质量多创效益
丝丽雅集团一个QC小组的质量改进成果,就为企业每年创造了1000万元以上的效益。
丝丽雅集团仅仅是宜宾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宜宾的众多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天原集团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氯碱化工生产基地;普什集团的多项技术在国内同行中占据领先地位……
近年来,宜宾的产品质量逐步提高,2011年该市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1.51%,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农、畜、水等监管覆盖率达100%,抽检合格率都在95%以上。
为了快速提升产业质量,宜宾大力实施“713”工程,预计到2015年培育7个百亿元以上优势产业、10个百亿元以上园区,300户亿元以上企业。
目前,宜宾正以保障质量安全为目的,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载体,努力实现由产品质量向发展质量转变,由质量监管向质量建设转变,由 “宜宾制造”向“宜宾创造”转变。
新闻推荐
宜宾市翠屏区打造过硬基层干部队伍,经费翻倍支持,完善场所建设——□本报记者周前进11月13日一早,宜宾市翠屏区南城街道涌泉社区居民袁文惠打开电脑,登录社区博客,看到社区又发布两条便民信息...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