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宜宾新闻 > 正文

王文忠:住在天原的半世纪

来源:宜宾晚报 2015-11-26 20:41   https://www.yybnet.net/

晚报记者 陈道强/文庄歌尔/图

1965年,20岁的天津小伙王文忠“支内”来到宜宾天原,举目无亲的他没想到,这一来就离不开。恋爱,结婚,成家,繁衍子嗣。

刚来这里,气候、饮食、语言都不习惯,但既来之,则安之。选择了这条路,他只有去适应新环境。而今,满口地道的四川话,吃饭时喜欢就着辣椒,“我是正宗的宜宾人”。

他见证了宜宾天原的起起伏伏,风云变幻。半个世纪后,当这方家园即将挥手作别,那份眷恋依依不舍,涌上心头。

■ 初来乍到:

条件比想象还苦

1965年,20岁的王文忠支援内地建设,从天津来到宜宾天原。

那个时候,作为二级工的他,每月工资40元,比本地二级工还要多出5元钱。“在那个年代,这个工资算高的了”。

工作条件相当艰苦,最痛苦的就是住宿问题。王文忠回忆,当时他们一群单身男青年挤在堆盐巴的库房里,上下铺,“那时整个天原厂才300个职工,后来最鼎盛时达到了7000多人。”他说。

北方的气候干燥,而南方潮湿,刚来宜宾,王文忠很不习惯。饮食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北方喜欢吃馒头、花卷、包子,吃得清淡,这边职工食堂,每份菜里都有辣椒,辣得我们直流眼泪。”王文忠说。

这样的住宿条件维持了一年多。后来,他搬进了单身宿舍楼,一间屋面积仅9平方米,摆了4张上下铺,下面住人,上面就放个人行李箱。

王文忠住在4楼,而公共厕所设在一楼,遇到内急时,跑得他气喘吁吁。

“来之前,我们就有了心理准备,知道内地这边条件艰苦,但来了后才发现比我们想象的都还要差。”王文忠说,而且,起初他以为这种“支内”就是三五几年,忍一忍就过了,“哪晓得来了就离不开了”。

■ 生根开花:

娶个本地媳妇

既来之,则安之。王文忠这样想,不管在哪里,都是生活。

1975年,王文忠30岁那年,和自己的意中人结婚了。妻子是宜宾本地人,也在天原上班。“都是一个单位的,有个照应。”王文忠深知,一旦结婚了,就意味着他这辈子基本在宜宾定居。

第二年,王文忠的儿子出生。囿于住房紧张,那时,他住在男单宿舍,妻子带着嗷嗷待哺的儿子住女单宿舍,“我俩上班是错开的,大家轮流照顾孩子。”王文忠说,想想当时的生活,尽管艰苦,但还是很幸福。

1978年,王文忠终于分到了一间房,12平方米。他三口人可以住在一起。煮饭是在过道上,厕所在楼下,为了孩子不尿床,他们特意准备了尿罐,洗澡可以去单位的公共浴室。

■ 住进套房:

那感觉太幸福了

有属于自己的厨房和厕所,这始终是蜗居单身宿舍的职工们最期盼的事。

1989年,王文忠住进了单位才建好的公寓套房。76.72平方米,有卫生间,有厨房。“再也不用倒尿罐了,再也不用闻油烟了。”王文忠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住进这样套房的,“那感觉太幸福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宜宾天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那时,宜宾坊间把天原、宜宾上下纸厂、五粮液、七九九、八九九称为“五朵金花”,天原名列之首。

“当时我们的工资比公务员还高,社会上好多人都想到天原来上班,但难度很大。”王文忠的妻子回忆说,在天原上班就找到了一个“铁饭碗”,工作稳定,收入不错,最吸引人的是福利好。

她称,逢年过节就要发各种劳保用品,还有奖金。每个月每名职工额外还能领到2斤肉、2斤黄豆、1斤白糖、半斤油。“那时出去说起你是天原的职工,底气硬,有点拽哦”。

让王文忠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只要把水龙头打开,水管里出来的就是热水,“厂里有个锅炉厂,废旧利用,有大量的热水向职工宿舍区免费供应。”一些职工说。

■ 再迁新居:难以割舍的情感

从1989年至今,王文忠一家人一直住在这套房里。“以前这房算很不错的,但和现在的商品房相比,还是差远了。”王文忠说。

如今,儿子已成家,孙子都11岁了。他们三口人住一间,王文忠和老伴住另一间,紧紧凑凑地过。

2001年,王文忠退休,他回了一趟天津老家。此后14年里,他没有再回去。父母去世,七个兄妹如今还剩3人,“从以前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古稀老人。”王文忠人生中的50年献给了天原。

如今,赶上棚改,王文忠所在的48幢楼已经完成了签约,补偿款算出来了,王文忠能领到60万元。他在临港紫金城小区相中了一套三居室的90平米新房。

“那个小区才修的,平顺,不爬坡,环境好。”王文忠说,他都去新房那边看了好几回。

尽管如此,他还是深深眷恋着天原的一草一木。毕竟,50年时间不短,对于异乡人来说,意味深长。

王文忠的家在半山坡,从山脚走上来,是一个悠长的缓坡。以前,他还可以不吃力地爬上来,现在不行了,身患糖尿病、冠心病的他不得不花3元钱,坐辆“摩的”回家。

环境虽陈旧了点,但那些铭刻在脑海中的记忆不曾磨灭。曾经住在筒子楼里,大家在过道上炒菜,哪家人今天吃啥,大家都门清。他爱吃饺子,有时还给邻居送上一碗,大家有说有笑,邻里情谊融洽和睦。

他打听了,不少老邻居都会在紫金城购房,“以后继续做邻居。”他希望,不会因为这次搬迁就断了彼此联系。即使以后离开这方故土,他还是会把这里发生的一切告诉他的后辈们。

新闻推荐

宜宾市翠屏区龙文学校(宜宾市一中初中部)2016年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1、宜宾市一中直升班2个,每班40人,实行初高中一体化教学,初高中均在宜宾市一中就读。2、创新班12个,每班40人,实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初中毕业报考宜宾市一中高中部低于录取线10分内免收择校...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王文忠:住在天原的半世纪)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