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代中叶,自贡就已开始利用天然气煎盐,到明末已初具规模。
清代中期以后,随着自贡盐场盐业生产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自贡盐场自流井为中心,连接至成都、重庆和滇黔边境的食盐产销运输通道及各地运送生产、生活资料到自贡盐场的交通线路,这些古盐道全部为石板路,宽窄一般在1至2.5米左右。当时自贡盐场核心区自流井通往外地的古盐道一共有13条,总里程约有800多公里。
这13条古盐道分别是井(自流井)富(富顺)路,井(自流井)荣(荣县)路,井(自流井)宜(宜宾)路,井(自流井)威(威远)路,井(自流井)泸(泸州)路,井(自流井)隆(隆昌)路,井(自流井)内(内江)路等。在古盐道上,珠玑闪烁,名镇、古桥、古驿站、古牌坊、传说故事、名人轶事不胜枚举。有川盐第一滩贡井艾叶滩,有600年古刹天池寺,有蜚声中外的城中瀑布奇观贡井平桥瀑布,还有千年古镇仙市等,可谓一条古盐道,串起了一条“珍珠项链”。
1930年以后,有些石板路被公路占用,抗日战争以后,逐渐被公路所代替。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曾对一些仅存的古盐道进行过维修改造。近年来,省内频频组织国内外专家重走古盐道,在一道道青石板路上,寻觅关于历史的“蛛丝马迹”。不过,在历史的变迁中,尚存的古盐道已非常稀少,遗存的古盐道与盐都的天车、井灶遗址、盐业堡坎一道,共同构成中国井盐史上亮丽的风景。
本报记者 黄泽君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春华)四川省立案登记制改革自今年5月1日施行至今已逾7个月。截至11月30日,全省法院接收诉状共330574件,立案328031件,同比去年上升18.51%,法定期限内登记立案率达100%。12月21日,省法院公...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