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出版物的品类更加丰富,然而受网购的冲击、电子书的普及,再加上房租涨价,不少实体书店选择了改行转型。上世纪90年代末,宜宾城区大街小巷散落着的大小书店,如今剩下的屈指可数。这些幸存下来的书店,生存状况究竟如何?当前,它们在以怎样的方式坚守?日前,记者走访了戎城的几家书店。
国企书店:困则思变谋发展
10多年前,坐落在宜宾老城区人流最繁华的地段———大观楼和东街的宜宾新华书店从国企改制为股份制。新华书店改名为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宜宾书城。书店仍然是原来的书店,背后的体制却变化,然而体制的革新也难抵挡来势汹涌的互联网经济。
“这几年,书店行业走下坡路,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网购的出现,年轻人阅读方式的改变,我们明显感到图书市场在变化,必须谋求转变思路。”新华文轩宜宾书城的副经理杨卫东直言,为应对互联网的冲击,新华文轩宜宾书城开通了微信支付、全免费Wifi覆盖服务。另外,在东街的750平米的书店内,见缝插针地安装了座椅,从以往传统的买卖书改变到现在的注重服务,不断地尝试转变。比如,从去年七月开始,每个周六下午2点半,都定期组织“文轩姐姐讲故事”活动,把喜欢看书的小朋友召集起来,让营业员阿姨给孩子们讲故事,指导他们做手工。
记者在新华文轩宜宾书城东街书店看到,一楼大多是电教产品和一些文化用品,二三楼除了摆放整齐的各类书藉外,多了一些座椅,还有饮水机。不少人坐在位置上,手捧一本书,闹中取静,认真地读细细地品。在三楼的早教、少儿读物区,更是摆放着色彩鲜艳的小桌子,几个小朋友在父母的陪伴下,好奇地翻看图画书、做手工,营业员也忙着指导家长做亲子互动,俨然一位早教老师。
民营书店:自我更新顽强坚守
不少市民对宜宾城区东街席殊书屋、南街的精英书吧等民营实体书店都有很深的记忆。如今,它们都悄无声息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有开明书屋坚持了下来。
从2007年开店到2013年,开明书屋从原来的文星街搬到了女学街。尽管位置偏僻,面积小了,但房租少了,书屋生存的压力减小,而且真正爱书的人还是会找来,这让搬迁后的开明书屋迎来了一线新的生机。在这里,学生成了书屋的主要消费群体。
“在传统的图书市场中寻求生机,事实证明开明书屋的选择是正确的。”回忆当年迁址,开明书屋宜宾店副总经理蔡敏坦然地说,表面看是地址的搬迁,实质却是一次转型,陈列的货品布局以一楼文具为主,二楼书籍为主,不再是单纯买卖书籍。
2015年,开明书屋在宜宾南岸新三中学校斜对面开了第二家店。与女学街店一样,顾客主要是学生,书店风格不仅可爱,而且更有造型。一楼为文具、二楼为教辅书类书籍、三楼是文艺小说类书籍,更重要的是四楼做了一个阳光小屋,可以坐在这里喝茶品咖啡,看书、上网、聊天、做手工……
相比于书店单纯售卖图书,卖教辅书籍的利润和销量要大得多,位于宜宾市商业街的民营书店———“金钥匙”书店就一直靠售卖教辅书籍找到了生存空间。
由于“金钥匙”书店与宜宾市女学街小学和宜宾市二中相邻,这里也就成了学子必然光顾的地方。据“金钥匙”书店工作人员介绍,书店一直主要是靠学生“养”,一名初中生一年购买的教辅书平均有200元,这也为书店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寻求出路:莱茵春天“轩客会”年前呈现
有压力才有动力。
近年来,新华文轩宜宾书城在不断谋求新的出路。除了“文轩姐姐讲故事”活动外,“轩客会”也是新华文轩宜宾书城运用新的销售模式的尝试,它由书店提供咖啡、点心等,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现有的东街店、大观楼店的面积分别只有750平方米和350平方米,开展各种活动受到了场地限制,目前,新华文轩书城正在与莱茵春天合作,已达成开一个1700平方米的大型门店的合作方案。”杨卫东欣喜地告诉记者,前不久,新华文轩宜宾书城管理层一行去外地考察。一家集书籍、手工、设计、休闲等于一体的创意书店让大家脑洞大开,因此将莱茵春天的这个门店定位为休闲阅读为主,借鉴“轩客会”的一些成功模式,让前来看书的人可以品饮料或点心,让阅读更舒适。另外,还开设一个200平米的“书虫吧”,经常请知名作家来进行主题讲座,组织读书爱好者或一些文人墨客来召开文化沙龙、读书会等,互相交流读书心得。
“这是一个新的尝试,相信会有一定的效果。”杨卫东充满信心。他说,宜宾还是有很多爱读书的人,不少读者希望能有一个适宜爱书人阅读的场所。1700平方米的莱茵书店呼之欲出,不管市场前景如何,至少能提升宜宾的文化品位和书香氛围。
晚报记者 陈代容
新闻推荐
晚报讯4月26日,宜宾龙文实验学校教师参观团一行来到了成都市百年老校———天涯石小学参观学习。全体教师参加了天涯石小学低段语文教研活动,观摩了一、二年级的两节阅读课《问银河...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