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 秋 本报通讯员 黄尚宁 杨志光
独木岗道路工程项目近日进入北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招投标。在交易中心全方位实时监控下,最后以666万元中标,比预算节约了110万元,节约14.22%。这是北流市通过公共资源“集中操办”和“阳光交易”实现投资成本降低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北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试运行颇为引人注目。本月初,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到这里参观调研,对该市推进政务“阳光服务”的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集中交易告别“分头操办”
北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广西第一个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心成立前,该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多年来保持“分散招标,多头操办”的习惯,全市有交易权的单位多达十几家。“公共资源交易分散在多个部门,既耗时又浪费资源,容易造成交易因缺乏有效外部监督而变味。”北流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朱洪强说。
按照自治区政府“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要求,去年8月,北流市提出了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初步设想。市政府组织人员先后赴江西、重庆、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取经,提出了筹建方案。该市投入150万元建成了“一委”、“一办”、“一中心”,即成立北流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北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善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基本管理体系。今年4月上旬,该中心试运行,把分散在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等业务,全部集中到交易中心统一办理,结束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分头操办”的历史。
“六个统一”实现资源共享
市直部门公共资源交易项目逐步转移至中心,有效实现了项目统一进场交易、交易信息统一发布、场地统一安排、交易过程统一监管、保证金统一收取和统一抽取评委及中介机构的“六个统一”,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公共资源保值增值。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政务服务中心属于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统一开展对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资源交易的管理服务工作。交易中心试运行一个多月来,入场交易项目13个,成交金额1.01亿元,比预算节约703万元,节约率7.3﹪。玉林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杨业初说:“集中交易消除了过去招投标活动中‘各自为政\’的弊端,大大减少了政府各个部门为实施招投标监管,重复投资和建设相关设施和场地的行政成本,大大节约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投资成本。”
阳光操作促进“源头治腐”
在北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厅,记者参观了开标室、评标室、电子监控室和专家接待室。“我们在大厅共安装了28个摄像头。”工作人员介绍说,电子监控室可全程录下在交易中心发生的交易活动,所有视频、音频在服务器里可保存半年,刻录光盘可保存15年之久,交易方如对交易有异议随后都可查看,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据介绍,无论是监管者,还是交易者,一旦进入交易中心,从开标、评标到拍卖交易活动都有全程录音录像监控。专家评标区装备电子监控系统,对所有通讯工具进行屏蔽,切断与竞标人的联系。交易中心还建立“专家库”和“中介机构库”,将原有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等各个行业专家重新整合,录入语音抽取系统。交易开始时,由电脑随机自动抽取专家或中介机构,并在开标前1小时通知对方,避免了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的发生。
玉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何敏认为,作为全区第一家县(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该中心的“阳光服务”和“廉洁政务”是一种创新。其‘管办分离\’体制的建立,避免了暗箱操作,真正做到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玉林很快要在全市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北流讯(记者/李志松通讯员/顾志辉)今年以来,北流市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的绩效工作机制、高效的管理运行模式、强有力的督查落实措施,全面开展绩效攻坚活动。近期,上海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