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横山新闻 > 正文

扶贫开发为百姓谋福祉 ——横山县抓发展保稳定构和谐系列报道之六

来源:陕西日报 2016-10-26 19:25   https://www.yybnet.net/

水稻收割现场

文/张锦国 雷雨虹 杨亚琴 何彦成 摄影/益铭 新春

“公路通到家门口,房前屋后栽满树,户户都通自来水,家家住上新房屋,家用电器全都有,我们王梁就是牛……”9月时节,笔者在双城办事处王梁村采访时,听到村民们说唱的一段快板段子。

王梁村地处白于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一直是有名的贫困村。2011年横山县全面推进白于山区移民开发工程,让该村率先尝到了甜头。去年6月4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王梁移民新村举行了乔迁仪式,全村116户520人整体搬进了每家三室两厅的新居。

64岁的冯永江热情邀请笔者到他家去看看。室内装修简洁美观,冰箱、彩电、电磁炉、热水器、高档抽油烟机一应俱全,让人感觉亮堂又舒适。

王梁村的变化折射出了横山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用农发办主任王海银的话说:201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开发式扶贫”为方针,以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核心,以提高扶贫开发效益和增加贫困户收入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奏响了一曲扶贫战歌。

 授之以渔“造血”扶贫显成效

横山许多贫困村庄和王梁村一样,基本都分布在黄土丘陵山区的梁、峁、沟、岔中,每村不足百人。当地群众形容这里是“山山和尚头,坡坡鸡爪沟,种田难捉苗,十年九不收”。蜗居深山的村民们长期增收难、看病难、吃水难、行路难……

横山县面对贫困现状,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在大力开展移民扶贫中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于2011年和2012年投资6.1亿元实施了白于山区移民搬迁工程,搬迁4359户18340人。同时采取了以城镇搬迁为主、中心村搬迁为辅的安置方式,规划新建移民安置点4个,其中城镇安置点计划安置3305户14459人;新建中心村移民安置点6个,计划安置938户4163人;新建特殊群体移民安置点一个,计划安置本村特困户、五保户15户31人;灾后重建分散移民计划安置18个乡镇60户260人。

走进兴丰城镇移民社区,19幢六层砖混结构1116套住房已拔地而起。据介绍,此处可安置白于山区群众1116户5559人,投资额达5300万元,其中房屋建设完成投资3750.68万元,基础设施等项目完成投资1222万元。农发办主任王海银告诉笔者,双城办事处王梁中心村安置点、韩岔镇黄圪塄中心村安置点和石湾镇清水沟特殊群体安置点共完成建筑面积13740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638.6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造血”往往比“输血”更重要。横山首先大力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了重要成效。2011年以来,该县启动实施完成整村推进项目村34个,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完成项目计划的70%,其中2012年新增配套设施及变压器3台,完成水利设施建设3600米、机推地2000亩,改造饮水井4眼,建成人饮站2处、抽水站4处、蓄水池1个、蓄水坝1座,硬化道路4公里,新修村组道路13公里。维修加固淤地坝6座,修U型渠4500米,改造360户,改厕40个,改圈50个,村庄道路绿化硬化3000米,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1个,安装节能灶170台,粉刷围墙3240平方米。目前上述所有项目已全部完工,正等待市、县的验收。

实施贫困户增收工程。在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等方面,从2008年到现在共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42个,吸纳会员3753人,累计扶持会员10250人次,其中贫困户4857人次,发放借款3453.1万元,到期贷款回收率达100%;在小额信贷方面去年共计投放信贷资金2100万元,扶持资金涉14个乡镇29个行政村437户1980名贫困户,主要用于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主导产业,包括扶持企业能人大户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企业15家,投放贷款285万元。农发办在对到期贷款进行回收中,没有出现一笔呆滞贷款,还款率达100%;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投资385万元,涉及特色主导产业和林果业项目扶持村76个,涉及扶持户1708户,其中贫困户1100户。26个省级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

 瞄向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之路

横山以开发式扶贫为百姓谋福祉,取得了很大成功。面对成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使全县的经济和民生工作再上更高台阶,就要在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之路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无定河两岸是横山的粮食主产区。集中连片的稻田如一张张巨大的金色水墨画舒展在大河两岸广阔的土地上。稻谷飘香,浪涛阵阵,重现了“塞上江南”的美景。

全国种粮大户何玉招告诉笔者,2000年以来,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严重冲击着传统农业。包括老何在内,面对高投入低产出的耕地,无耐地融入进城务工的洪流,无定河畔的稻田变成了荒地,土壤不断盐碱化,种植面积仅存8000亩左右。

2012年,横山县委、县政府出台文件,通过合理规划、政策扶持促进土地向经营大户、龙头企业集中,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特色化、机械化生产。

从小对水稻种植有着深厚感情的老何毅然回乡,操起了旧业。先后与吴家沟周边5个自然村上千户村民达成协议,成功流转到连片撂荒地6500亩,并注册成立了“玉招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机械,引进先进技术平整稻田、维修渠道、开挖水源、耕除荒草,水平直播优质水稻3500亩。为了影响和带动周边农民种稻,他推出合作托管的经营模式,各农户只需支付一定数额的服务费,便可享受机械化自动种植,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了共同赢利。

现在,每到秋冬季节,无定河岸边已经开始出现稻浪滚滚、候鸟栖息的美景,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风光让人十分惬意。更让何玉招高兴的是,县上又出台了文件,对水稻种植进行资金、技术和金融信贷等全方位的扶持,更激发了他的动力,又一次性流转到了4000亩,水稻种植规模突破了万亩大关。同时他又开办了深加工厂,生产的大米热销榆林周边地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今年后几个月天气情况正常,总产2000吨不成问题。”老何对此信心满满。

同何玉招齐名的种植大户还有乔俊宏,种植面积8000亩,去年实现年纯收入130万元。

一花引得百花开。截至目前,无定河、芦河沿岸有2772户15616人流转土地3.9万亩,其中种植水稻2.9万亩。

为进一步增强“三农”的“造血”技能,他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羊薯豆等主导产业的种养殖技术,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累计培训青年农民3.9万人次。另外,两年来他们还确定了贫困家庭的262名本科生、80名专科生作为扶持对象。

目前,横山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2011年度雷龙湾乡黑河、哈兔湾、波罗镇等村的8000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以及2012年度下达的横山县白界乡陈家沟村、石马洼农场田寺分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6000亩,完成开挖疏浚排水沟14公里,衬砌“U”型渠道25.06公里,砌筑各类渠系建筑物833座,加固河堤0.5公里,深翻改土秸杆还田、耕地旋耕改良土壤0.4万亩,填筑机耕路9公里,平整水地283亩。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固堤林300亩,培训农民技术人员3500人次。启动实施2013年度波罗镇邵小滩村、长城村、国营二十磕林场6000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横山镇李界沟村1000亩葡萄膜下滴灌项目工作,项目新打多管井21眼,修复配套多管井6眼,新打机电井24眼,修复配套机电井10眼,埋设输水管道23公里,架设、改造输变电线路7公里,安装变压器4台,疏浚开挖排水沟5公里,衬砌U型渠道4公里,砌筑田间渠系建筑物779座,改良土壤0.45万亩,新修机耕道路20公里。

昔日贫困的横山如今满是希望的曙光。三年来,全县粮食产量累计达到52.8万吨,农民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6701元增加到去年的8725元同,让28100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新闻推荐

几个人的村庄让乡愁如何安放

孙曙峦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赵石畔镇驮巷村圪洞峁,王明厚、高生花夫妇成了这片陕北偏僻的黄土地上的名人。有媒体报道,他们是村里仅剩的两人,500多亩地随意耕种。一时引起全国热议。(4月13日《成都商报...

横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扶贫开发为百姓谋福祉 ——横山县抓发展保稳定构和谐系列报道之六)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