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田雷 通讯员晓东 振刚 梁彦报道 12月17日下午,榆林市人民政府与水利部水保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王长安副市长向媒体发布榆林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
王长安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榆林市紧紧抓住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加强生态建设的机遇,以“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保方针为指导,以“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加快水保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南治土、北治沙、全市重治水”战略,在五个方面取得重大成效:
一是重点水保工程顺利实施,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实施的无定河、皇甫川流域重点防治工程、佳芦河流域治理世行贷款项目、黄河水保生态工程重点治理、小流域坝系工程、沙棘生态工程等项目,全市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1510.7平方公里,兴修基本农田432.58千公顷,营造水保林1160.24千公顷,发展经果林181.49千公顷,人工种草322.03千公顷,封禁治理54.73千公顷,兴建淤地坝23474座,860万亩荒沙有600万亩得到固定和半固定。治理程度达到58%左右,收到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许多重点治理典型成为榆林市乃至陕西省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工程。
二是水保监督执法工作得到加强,人为水土流失初步得到遏制。进一步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到2008年底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总投资达18亿元,已完成投资10亿元;累计完成水保工程120处,植物措施1200平方公里,防治面积1500平方公里;各级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认识不断提高,“三权一方案”及“三同时”制度逐步落实,相关部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大为增强。
三是全面实施封山禁牧,生态自我修复成效明显。全市从2002年1月1日起实行全面封山(沙)禁牧,对荒山、荒沟、荒沙实行全面封禁,加大补植补播力度,落实管护责任,充分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增加植被,树立起“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四是水保监测工作全面开展。监测站点逐步建立,市县两级组建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制定全市水保监测网络规划,完成一批国家重点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另外,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全民水保意识逐渐增强。
王长安强调,在多年的治理中,榆林市的水保工作思路不断完善,经验不断出现,得益于全面实现的“四个坚持”,即坚持与时俱进,突出科学治理;坚持小流域为单元,突出规模治理;坚持预防为主,突出依法治理;坚持和谐理念,突出封禁治理,从而形成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护体系,做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下转第四版)
▲主要成就有重点水保工程顺利实施等五项
▲基本经验是坚持与时俱进、突出科学治理等“四个坚持”
▲未来二十年的目标是基本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全面展示榆林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
市政府与水利部水保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新闻推荐
李金柱在榆林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开通仪式上强调本报记者王丹报道2009年12月31日,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正式开通,市委书记李金柱出席开通仪式并讲话。他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