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丽娟实习生刘娜报道经过30年的培育,目前,陕北白绒山羊已经成为榆林市绒山羊生产的主推品种。9月17日,记者从市畜牧兽医局了解到,榆林市经过大力推广,目前符合陕北白绒山羊品种标准的羊子存栏达70万只,改良型绒山羊310万只,较2003年增长366.7%和55%。
陕北绒山羊是根据市场需要和陕北自然经济条件,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经过30年培育而形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绒山羊新品种,具有绒纤维细长、单位体重产绒量高的特点,居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被农业部批准为新品种,并收录到全国新编羊品种志。
在上世纪90年代,榆林传统饲养的产绒羊主要为当地陕北黑山羊,该品种以生产紫绒为主,单产很低,1979年时,羊子每只产绒为137克,白色绒仅占17%。自推广陕北白绒山羊养殖以来,目前,该品种以及改良羊占全市羊子总量的78%,现在全市绒山羊几乎全为陕北白绒山羊杂交改良后代,白色绒占到羊绒总量97%。
这一成就离不开科技的助推。多年来,榆林市畜牧科技人员加强绒山羊饲养管理,深入农户,手把手地为农民教授舍饲圈养技术和知识,全市绒山羊现已全部实现科学舍饲圈养,正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繁殖制度也逐步由一年一产向一年两产或二年三产转变,产羔率达到115%。并且通过选择,双羔率明显提高,达10.8%,陕北绒山羊繁殖率达到135%,较过去散牧时提高了87.5%。同时,绒山羊育种技术也由常规育种向生育育种技术应用推进,榆林市应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诞生出体细胞克隆的陕北绒山羊“亮亮”,目前“亮亮”生长发育良好。
新闻推荐
经过近10年的开发,榆林市岩盐及盐化产品的产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投资约25亿元建成中盐、北元、金泰三个项目。2009年生产原盐35万吨、聚氯乙烯17万吨、烧碱16万吨、盐酸6.5万吨,提供就业岗位200...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