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安娜 实习生李艳妮报道 随着榆林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区域向外不断延伸,榆林市社会福利院所在地也从原来的城郊逐渐变为城市闹区,给周边居民带来潜在安全隐患。而且由于社会福利院目前占地面积与收养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因此期待能尽早有个“新家”。
榆林市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60年,是全市唯一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全院现有各类收养人员240多名,其中复退军人、精神病人60多人,社会精神病人80多人,孤、残、老、幼人员近100人。
社会福利院管理人员感慨地对记者说:“由于社会福利院收养的多为特殊人群,在140多名精神病人中有37名病情严重者,其中28名有杀人记录,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而现有的管理设施落后,给社会福利院的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一旦发生收养人员外逃事件,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搬迁社会福利院是为了确保榆林市社会安全的需要。真希望社会福利院能早点有个‘新家\’。”
社会福利院地处市区红山路与驼峰路交汇处,街巷众多,人口密集,周围群众普遍对收养人员存在着恐慌心理,都希望福利院能尽快搬迁。居住在福利院附近的刘女士就希望社会福利院能尽快搬迁,好让周边的居民安心。她说:“晚上出去很担心、很害怕。现在我在开发区买了房子,过段时间就可以搬离这里了。”
据了解,榆林市现有各类精神病患者3000余人,孤残老人3万余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无法依靠家庭条件管理,流浪于社会,需要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管理。而市社会福利院作为全市唯一的综合性收养机构,其占地面积不足6亩,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收养规模已超负荷。新建、搬迁福利院已成了燃眉之急。
新闻推荐
尉俊东要求市直机关单位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本报记者刘晓丽报道9月10日,市直机关创先争优活动暨作风整顿汇报交流会在榆召开,市财政、地税、气象等部门作经验交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尉俊东出席...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