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龙
2006年,榆林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气为235天;2007年为278天;2008年为312天;2009年336天,增幅居全省第一。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榆林人为找回蓝天做出的不懈努力!
从2009年4月15日开始,榆林市开展为期7个月的“榆鹰行动”,重点将围绕饮用水源、污染减排、煤炭行业、石油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及污染后督查六项内容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共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42家,限期整改276家。
实施蓝天、碧水、宁静、洁净“四大工程”
塞上古城展新颜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榆林总是
漫天尘埃,灰蒙蒙脏兮兮,尤其冬季很难见到蓝天,人们一张口,满嘴都是煤灰味。而今,这一切正渐行渐远,每个榆林人都深切感受到生活环境的改善,碧水蓝天不再是老百姓的梦想。
2007年9月,市政府出台《榆林城区实施“蓝天工程”治理大气污染工作安排意见》。在长达24页的《安排意见》里,还附有《禁烧烟煤工作实施方案》《锅炉整改工作实施方案》,主要从“禁烧烟煤”和锅炉整改这两个着力点入手,全力治理大气污染,拉开“蓝天工程”的序幕。截至目前,榆林城区600多台锅炉中有400多台用上天然气燃料,42台锅炉用上除尘装置,1000多家餐饮业全部改用天然气,100多家豆腐坊改用清洁燃料,仅此一项榆林城区每年省用烟煤27.24
万吨。榆林市还建成汽车尾气检测中心,开展尾气检测工作,大力发展城市气化集中供热,加强扬尘污染治理,榆林城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全市完成榆林红石峡、神木瑶镇、横山王圪堵3个水源地划定和保护工作,开展饮用水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大水源地水质监测频次,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实施榆溪河、无定河、芦河污染综合整治,还开展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提高运行效率,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在实施“宁静工程”方面,榆林市将北至人民路、南至榆阳路、东至新建路、西至长城路的区域划定为禁鸣区域;配合公安、交通、城市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开展噪声集中整顿,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年均值分别达到53.7和67分贝,低于国家标准值。全市建成横山、神木、米脂、府谷4座生活垃圾处理场,正在建设靖边、定边等9座生活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榆林城区建成投运了榆林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综合处置率达到90%以上。
(下转第七版)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张利平报道榆阳区按照“基础先行、园区引领、项目支撑、关注民生”的要求,高起点谋划“十二五”宏伟蓝图,实施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带动两大战略,突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改革创新三个重点...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