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民生活逐渐富裕,教育、医疗等条件逐步优越的榆阳区黄土梁村,万健的一席话道出这位新型农村领头人对未来的期许。不论是“土地流转、办厂兴业、招商引资”,还是“要过上跟城里人一样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齐头并进。
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依然是榆林市“三农”工作的重点,“二十字”的建设目标没变。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
村剩余劳动力必将大量涌现,推进城镇化进程成为优化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路径。今年一号文件指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成为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双轮”。
榆林的城镇化率已由“十五”末的28.5%提高到40.5%,城镇化的空间和持
续快速发展的潜力巨大。预计2015年,榆林城镇化水平达50%,城镇人口达200万人,这将为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特别是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持久而有力的支撑。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榆林的城镇化尚存不少困难和问题。诸如:榆林市实施的城乡户籍一元化制度,还有许多政策需要完善和跟进,解决好衔接城乡利益分配格局等环节尚需探索;部分城镇
规划建设落后,城镇功能不健全,就业与创业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城镇吸纳能力有待提高等。
城镇化是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的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城镇化“引擎”再发力,应在战略上统筹安排,一改传统“城市化”发展思路,把重点放到中小城市和中心镇,促进人口向社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定居条件,让农民在城镇拥有稳定的生存手段,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一体化配置,为农民成为真正的居民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实现“农村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孟子清张富强
新闻推荐
为了进一步深化榆林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科学执政能力,为榆林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撑,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