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早上好)、吃夜(吃晚饭)……近年来,在QQ聊天中,这样的“玉林体”网络语言越来越流行,在这样一个文化现象背后不仅表现出玉林人的乡土情结越来越浓,而且也体现了新一代玉林人对玉林本土文化的喜爱和传承。
土,但特别亲网络语言流行“玉林体”
“今日感挺闲啊(今天这么有空呀?)”“哎呀,差梭齐(哎呀,刚刚忙完)”
如今,不少玉林人在网络上经常用发音或意思相近的词语来聊天,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群体多以年轻人为主,他们都觉得这种“玉林体”很亲切。市民陈俭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玉林人,他和朋友在网上聊天都是使用这种“玉林体”,不少朋友也越来越适应这样的聊天方式。据了解,随着网络的发达和参与人数的增加,不少Q群都可以由个人建立,并拉朋友进入聊天交流,“玉林体”也得以慢慢发展壮大起来。一种“玉林文字”正在逐渐形成,记者注意到这些玉林人在使用“玉林体”聊天的过程中,也正在让一部分玉林话变成了文字,如忙用“梭”表示,什么变成了“事律”,“某”就是不的意思。
“很多谚语和俚语非常传神,只有玉林人才能心领神会,所以觉得特别有意思也特别亲切。”陈俭的话代表了很多玉林人的心声。“有的人说玉林话土,但如果不会讲玉林话,大家都不认为他是玉林人了。”市民温创笑着说过年时同学聚会,有一个因为离开玉林在外地工作,竟然磕磕巴巴讲不出玉林话,同学都说他不是玉林人。而在上海工作的赵毅则感慨地说,人在异乡时每当听到有人讲玉林话就觉得格外温暖,像是回家一样。根基,一定要传承玉林人要讲玉林话“玉林话不仅是一种方言,更是玉林人的重要特征。”玉林市文化时空研究会会长罗秀兴说,世界上认定客家人的标准中的第一条就是会讲客家话,同样地只有会讲玉林话才是玉林人,而玉林人就要讲玉林话。副会长禤光铭也表示,玉林话是玉林文化的根基,是玉林本地人和外来种族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交融的结晶,极具地方特色,正是因为“土”而显得弥足珍贵,是其他方言所不能比拟的。副会长张树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玉林话体现了一方百姓的民俗风情,应该像血统那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让玉林话成为玉林文化的“血脉”。
如何让玉林话流传下去,该研究会的各位老玉林更是各抒己见。张树春对很多中小学生不会讲玉林话表示担忧,他说这其中既有父母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影响,因此主张普通话和玉林话并重,既要让孩子讲普通话,可以和其他省市区的人交流,融入社会大环境中;也要学玉林话,不仅和家人朋友交流,也是身为玉林人的重要因素。“玉林话很有特色,我们要保存挖掘这些精神财富。”罗秀兴对玉林话有着很深的感情,一直致力于玉林民间故事和文学的搜寻和整理工作,更是希望将其传承下去。“从幼儿抓起,不要让它失传。”禤光铭提出父母祖辈在家中应多和孩子用玉林话交流,让这种母语成为体现亲情、增加身为玉林人自豪感的纽带和基础。
一档以玉林话为特色的节目《倾计》更是让玉林话登上了大雅之堂。与老玉林谈古论今,展现昔日风采;与年轻人饮茶闲聊,细说今朝趣事……这档节目以包罗万象的丰富内容和诙谐生动的主持风格成为玉林人最喜爱的栏目之一。玉林电视台副台长林嵘介绍说,原来担心玉林话太土,上不了台面,但没想到这个方言节目很受市民的欢迎,说明玉林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让玉林人觉得特别亲切。
研究玉林话,从未间断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除了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外,还有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玉林话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玉林师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的梁忠东教授告诉记者,李谱英教授、林亦教授、陈晓锦教授、李连进教授都对玉林话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梁忠东说,社会上一度认为研究方言毫无意义,其实方言不仅是地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方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就连世界性的语言理论也需要中国方言的支撑。为玉林话正本清源!梁忠东在《玉林话研究》一书中经过对比研究得出结论,玉林话是勾漏粤语的代表,而勾漏粤语比广州粤语的历史更悠久,玉林话是在古汉语基础上民族杂居交融而形成的,保留着很多的古音成分,可为古代汉语研究提供玉林人至今仍在使用的活生生的例子。“如现代汉语中已经找不到双声叠韵词了,但玉林话中有,如‘缤纷\’。”梁忠东说,一些古音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关的材料证实,但往往能保留在方言中;而古诗都是押韵的,用普通话来念却有点磕磕巴巴的,但用白话来念却是抑扬顿挫,韵脚分明,因此玉林话是难能可贵的文化“瑰宝”。
一项收集玉林话中常用字、词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让中学生都能看懂。”玉林市文化时空研究会的副会长周伟智介绍说,他们准备编撰一本普及性的《玉林话词典》,其中第一部分将收集专家学者有关玉林话研究的论文;第二部分将分工合作收集玉林话中比较有特色的词,包括称谓、动植物、红白喜事、身体部位等等方面;第三部分将3500个常用字用李普英教授改造的玉林话拼音方案分声、韵、调来注音,形成玉林话语音系统;第四部分着手将一些有字无音或有音无字的常用字整理读出玉林话音;另外还将收集词和反切语。“很有特点,应该让更多的玉林人了解,并引以为豪。”禤光铭负责人物称谓、歇后语及谚语的收集工作,他告诉记者,玉林话中对称谓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尊老的礼仪,其次是将姻亲、血亲分得非常明确,这是玉林话独有的,也是玉林文化的重要体现。“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存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传承,其核心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玉林话研究》是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成果丛书之一,在总序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话:文化是社会与自然双向运动的结果,当人们探究、求索以模式化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的文化具象时,文化就是一种生活姿态。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