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绵管理区福绵圩西南约1公里的车陂江面上,横跨着一座广西一级保护文物、玉林市文物保护单位——万济桥。4月12日,笔者前往该处一睹文物桥的风采,却发现这座文物桥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当天下午,笔者来到万济桥,发现桥上的捐款碑已被毁,石板桥面出现多处坑洼,凹凸不平,桥面上还散落着不少塑料袋,桥的两旁杂草丛生,引桥则堆积着生活垃圾,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另外,据资料显示,该桥有一座牌坊,但笔者未能找到其踪迹。
据光绪版《鬱林州志》记载,万济桥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四十年(1775年)重修,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因得万众捐资济助而修成,因此命名“万济桥”。全桥用青石砌成,为5孔联拱桥,长73米,宽6.5米,高8米,每孔跨径11米。桥面设有桥台、桥栏,两侧有碑文,撰写有建桥年代等历史背景,是玉林市古代规模最大的多孔联拱石桥,同时也是玉林市现存最大、最长和原貌保持最完好的五孔石拱桥,属广西一级保护文物、玉林市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受历年洪水冲击和其他自然侵袭,20世纪末,万济桥桥身出现不同程度的毁坏。为了保护好万济桥,当地政府投资135万元,于2001年1月在万济桥北面20米处建成一座全长76米、宽9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新万济桥),同时对万济桥进行了限制通行。
可是,由于在一些保护工作细节上还做得不够到位,当地部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不强,导致出现了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希望当地有关部门继续加大保护力度,切切实实保护好这座文物桥,并注重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使群众自觉加入到保护文物行动中来。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