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燕,玉林市人民检察院一位年轻的女检察官。她身材苗条,柔情似水的外表下流淌着刚韧;她脸庞清秀,灵动的眼神透露着一汪充满思辨的睿智。
青春与思辨齐飞。2011年,她在广西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中,一举摘取了“最佳辩手奖”和“最佳风采奖”两个奖项,并荣立玉林市检察机关个人三等功,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和激情演绎出一曲动人的检察乐章。论辩赛中“辩惊四座”
“看不出来,我们晓燕还很会‘吵架\’的。”院里的一些同事曾这样开玩笑地说,而不熟识的人还误以为她是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小女生。
2007年,24岁的梁晓燕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同年11月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检察院,先后在控告申诉科、侦查监督科担任内勤工作。在同事眼里,她是一位勤学好问、工作细致,一紧张就容易脸红的小姑娘,但却想不到她在论辩赛中“辩惊四座”,令人惊叹不已。
去年六七月间,广西公诉人论辩赛如火如荼地进行。梁晓燕在玉林检察官论辩赛中脱颖而出,成为玉林市检察院代表队参赛队员,担任一辩。夜以继日搜集分析资料,反复进行模拟训练。比赛中,她与队员通力协作,一路过关斩将,并在总决赛中力挫传统强队柳州市检察院代表队,夺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取得玉林市检察系统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
而梁晓燕在比赛中思维缜密,语言精准,反应敏捷,应答精彩,气势如虹,折服了在场的评委及观众,成为个人得分最高的选手,荣获了“最佳辩手奖”及“最佳风采奖”。
时一天下来声音也沙哑了,以至“爱说话”的她回到家里再也不想开口说话。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内勤工作繁杂而琐碎,接待来访、填录报表、上传下达、撰写材料,整个办案工作流程都要熟悉掌握。正是这样任劳任怨、持之以恒的历练,她领悟到责任与担当、从容与坚韧,从而夯实了业务基础,提高了对案件法律问题的把握能力,增强了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赢得比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本报记者陈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论辩与业务是相互促进的。”接受记者采访,梁晓燕开始有点“怯场”,但一打开话匣前后便判若两人。她说,雄辩是一个优秀公诉人所需具备的基本功之一,但雄辩需要有相当的办案经验为基础,言之无物,再好的口才也显得苍白乏力。
梁晓燕说自己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而她的待人和蔼热情,更是有目共睹,与她接触过的群众都亲切称她“梁妹”,说“材料交到这个姑娘手上,我放心”。在控申科时,她总是热心接待前来申诉、控告的群众,不厌其烦地开导劝说告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有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光有好口才并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这只是一个起点。”梁晓燕说论辩重在让评委和观众认可你的观点更合理,不仅讲法,还涉及情与理;作为公诉人,在法庭上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做到客观公正。
去年8月,梁晓燕调入公诉科。她在办案中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对其涉嫌打伤被害人的行为拒不供认。梁晓燕接到案卷材料后,对案件进行了仔细审查,认为该案虽然缺少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这一重要证据,但其他证据已经形成证据链,足以认定其构成故意伤害罪。为准确指控犯罪,她精心准备了出庭方案,在庭上多次将嫌疑人问得哑口无言,并当庭指出其和家属在案发后对证人的恐吓行径及毫不悔改的认罪态度,建议法庭从重处罚,击垮了嫌疑人逃避罪责的侥幸心理。开庭后不久,嫌疑人即向法庭递交了认罪书,供述了其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4年多来,她先后办理各类申控案件7起,均案结事了;办理各类审查逮捕案件14起,无捕后绝对不诉、捕后判无罪情形;承办一审起诉案件20起,二审上诉案件28起,均获有罪判决。
作为一名“公诉新兵”,梁晓燕深知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因此她向同事学习,从书本、案件中学习,时刻不停地为自己“充电”。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始终向着“做一名优秀公诉人”的目标迈进。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