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榆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民生情怀 城市建设:璞玉浑金焕真颜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1-12 19:14   https://www.yybnet.net/

榆溪河滨公园 庄晨阳摄

2011年初,时任市长胡志强在榆林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三年打通榆林中心城区“断头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在今天的榆林城行驶,一条条新建的通衢大道伸向远方;一个个新建的广场、公园里人来人往;榆溪河生态长廊俨然变身为这座塞北城市中的“江南绿地”:一池清水、两条绿带,似一幅曲径通幽、水波涟漪、疏影横斜的立体画卷在徐徐展开……

来自榆林市的数字显示:三年多来,榆林投资50多亿元,新建9座桥梁,新建65条共76公里的城市道路,打通了20多条“断头路”,实现了“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建设目标。

这组数字见证着一段攻坚克难历程,见证着榆林城市建设的成就;这组数字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积淀着一份浓浓的爱民情怀!

心系百姓福祉审慎决策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城市中的道路便是保持活力的“血管”。“血管”不畅,城市就会缺乏发展活力。长期以来,榆林城的出口道路及一些主干道狭窄,路况差,人车混行,特别是“断头路”的频现,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2011年初,榆林市“两会”召开期间,榆林市民革、民盟等民主党派联合递交了“关于尽快打通榆林市区多条‘断头路’,缓解交通拥堵的建议”。

“断头路”何时打通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成为摆在榆林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榆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做出加快推进榆林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决定,把榆林市经济社会“两基地一中心”发展目标战略性地调整为区域中心城市、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一中心两基地”。虽然只是简单地前后倒置,却把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了中心城区建设的思路和目标。提出高起点规划城市、高标准建设城市、高效能管理城市、高水平经营城市,要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围绕“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城市格调,努力破解城市交通困局,让城市发展更具活力!

2011年11月8日,榆林市委、市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市政建设项目推进大会,市委书记胡志强宣布沙河大桥、榆阳河大桥、东山大道、环城北路、文化北路、教育路等项目开工——标志着榆林中心城区建设以疏通“断头路”为重点,加快中心城区建设,造福全市人民的民生工程正式起航!

为了全面推进城市道路项目建设,榆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组织国土、规划、执法、财政、审计、发改、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和榆阳区政府、各有关镇政府、村组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工作,为城市道路建设提供了力量保证。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市长陆治原经常过问具体工作,对重点项目甚至亲自确定设计方案,不断催问工作进度,并经常深入建设工地,检查指导项目建设情况。有细心的网友专门做过统计,市长陆治原在265天中,22次调研榆林城区城建工作。网友还将他调研城区城建的信息一一列举发在网上,网友纷纷跟帖力挺,表达这种工作作风传递出一种正能量。

  市政建设中的多项指标为榆林城市建设之最

一路风雨一路歌。2011以来,榆林城区道路桥梁项目建设辉煌不断,是榆林城区历年来道路建设开工数量最多、投资最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三年。

据介绍,这些道路桥梁项目中既有南起210国道过境线、北至王则湾、纵贯榆林市区南北的榆林大道,也有连接上郡路与高新区的开光路,还有东起210国道过境线、西至长城北城北新房路的环城北路,以及文化南路沙河大桥、榆阳河大桥等,这些道路大桥横穿纵贯榆林城区,有的大道延伸到城市郊区,大大缓解了榆林城区交通压力。

如今,在榆林城区各个方向行驶,都有多条路线可供选择。三年多来,榆林城区道路桥梁项目的竣工数量、竣工里程、完成的投资数量等均创榆林城市建设之最,让榆林出行不再难!

2014年以来,榆林中心城区加快建设东沙片区与210国道、南郊与东沙片区、西沙与芹河新区连接道路,积极推进南郊片区道路建设,努力形成完善、顺畅、便捷的城市路网系统。随着榆林城西南、空港、芹河、东沙等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城中村、平民房片区加快改造,城市框架逐步拉大,榆林城区面积和人口数量已由建国初的2.4平方公里、不足两万人,扩大到现在的100平方公里、60万人,分别增长了42倍、30倍左右。

   情系民生打造优美的宜居环境

榆溪滨河公园地处榆林人的母亲河——榆溪河东岸,迎宾大道以南、富康路以北之间的城市核心地段,为榆溪河生态长廊的一部分,是联系榆林市新老城区的纽带。

2000年以来,随着榆林城区的快速扩张,该区域从原来蔬菜种植地变成废品收购、家畜养殖、物料堆放和倾倒垃圾的脏乱差区域。历届榆林市委、市政府都有整治该区域的设想,但由于土地整合和建设资金等多方面原因,一直未能实现。为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2012年,榆林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建设榆溪滨河公园。

榆溪滨河公园规划总占地面积96.68万平方米,南北长4.8公里,东西最窄处40米,最宽处900米。公园以“人、河、城”为景观规划理念,结构为“一带、两点、三片区”。“一带”即生态长廊滨河绿化带,“两点”为人民路九曲广场、榆阳路榆溪广场,“三片区”为历史文化区、民风民俗区、生态健身休闲区。

榆溪河滨公园园林建筑总体风格为仿明清建筑形式,建筑单体项目有27处,总面积为26935平方米。公园绿化面积为65万平方米,其中草坪面积约为39.23万平方米。绿化率为64.3%,植物种类80余种。植物种植遵循“开合有致、林冠丰富,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原则,采用本地适生植物种类,并引入适宜的新品种,为榆林的景观植物营造起到示范作用。

长期以来,榆林市一直缺少综合性游乐设施,现有零星游乐设施老旧且有安全隐患。为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丰富广大市民文化休闲生活,榆林市政府决定在榆溪河生态长廊划出50亩土地修建游乐场项目。项目采用BOT模式投资建设,是公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游人游乐的功能。游乐园以“游、乐”为主题,满足人们时尚运动、健康休闲需求。

榆溪河滨公园的重要子项目——实景水秀表演“大美榆林”是榆林市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载体及榆林人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实景水秀表演“大美榆林”采用喷泉水景和文艺演出有机组合,利用声、光、电、水等手段渲染舞台气氛,通过舞台表演展现榆林历史、文化。内容以艺术的表现反映榆林的久远历史、红色岁月、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将榆林地区的黄河文化、草原文化、长城文化以及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进行集中展现。该项目自演出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榆溪河生态绿化长廊工程为榆林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集城市休闲、人文展示、生态培育为一体的城市新空间。每天傍晚时分,榆溪河滨公园里的市民络绎不绝,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吸氧的好去处。随着榆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引来上千只西伯利亚红嘴鸥,秋季首次“歇脚榆溪河畔”。

采访中,榆林市干部群众对榆林市委、市政府破解城市交通困局,投巨资建设成一批地标、建筑群,使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的大手笔给予了极大的好评。一致认为市委、市政府对榆林城市建设心中有数,手中有图,不仅高瞻远瞩,工作有力,而且建设项目多、规模大、速度快,突出体现“民生”理念,为榆林营造出了优美的宜居环境。

民心是裁判。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民心向背是最好的天平。榆林市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中心城区建设工程赢得了群众最广泛的支持与拥护。(余林)

新闻推荐

陕西金融控股集团积极打造社会金融服务平台

本报讯(刁力)2015年初的一天,陕西榆林的谢先生轻点鼠标,在“金开贷”(www.kingkaid.com)进行了资料填写和个人信息认证,提交了借款申请。第二天,谢先生就获得了贷款,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面临能...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民生情怀 城市建设:璞玉浑金焕真颜)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