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吕晶 实习生刘丽媛摄影报道 5月21日,在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榆阳区芹河镇酸梨海子村,村民燕枝强正和母亲采摘芝麻香瓜。“我家以前主要是种草莓。今年,为了改良土壤,我改种芝麻香瓜,目前一斤售价15到20元。自从5月初上市以来,每周差不多能卖20箱左右,效益还不错!”燕枝强一边摘香瓜,一边乐呵呵地说。
据燕枝强介绍,以前他当过司机也打过零工,收入一直不太稳定。2012年,村里结合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和酸梨海子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决定把大棚种植作为村民致富的新出路,燕枝强果断报了名,返乡创业。如今,燕枝强靠大棚种植,每年至少收入四万多元,好的时候甚至能达到六七万元。“我这里种的草莓、香瓜,都不用拉出去卖,都是顾客自己来采摘的。有了党的好政策,只要我们肯出力气,自然能走上致富奔小康的路,明年我打算再多种两棚草莓。”燕枝强说。
新闻推荐
30年前,高秋燕还是榆林学院英语系的学生,学校条件不好,学了3年英语还没和外国人说过话。“我有个好朋友在宾馆当服务员,她告诉我宾馆里住了个外国人。这是我在榆林遇
高秋燕和威廉·林赛。 本报记者张玲玲 陕西是长城遗迹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又以榆林市分布最多。说到榆林长城,一个英国人和一个榆林人的长城故事值得一提。 ...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