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黄崖窑村:宜居 宜业 宜游

来源:榆林日报 2017-06-21 09:08   https://www.yybnet.net/
美丽田园黄崖窑村 秀美的人居环境 山水秀丽 举行山地自行车赛 刘继远摄 定格美丽瞬间 刘继远摄 油菜花海美景如画 刘继远摄

本报记者吕晶 通讯员王森

编者按

美丽乡村,安居乐业,果蔬花香,景色秀美。“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油菜花节”的成功举办,让榆阳区鱼河峁镇黄崖窑村走入人们的视线。谁能想到,如今人们眼前风景如画、村容整洁的乡村,曾经竟是榆阳区有名的贫困村。

近年来,黄崖窑村紧紧抓住榆阳区大力推动“三农”发展的政策机遇,从村情实际出发,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目标,按照“规划引领、产业融合、设施提升、环境改善、乡村美丽、人民幸福”的发展思路,引发了一场蝶变。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外出创业能人致富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南部山区建设美丽乡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1、发展村域综合治理

生产条件大幅提升

黄崖窑村位于榆林城区南53公里处,属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民的主要收入以劳务输出和小杂粮种植为主。过去,这里农民种地“靠天吃饭”,气候“十年九旱”,经常是收一年,歉三年,农民的收入很不稳定,且偏低,是鱼河峁镇贫困村之一。

王玉生是土生土长的黄崖窑村人,创业成功后,他始终不忘回报家乡父老。在2015年撤并村改革中当选为黄崖窑村党支部书记。王玉生上任后,与新一届班子积极筹谋,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乾坤天地人自然和谐”的生态综合治理思路,围绕群众致富奔小康,紧盯“设施提升、环境改善、乡村美丽、产业融合”四项工程。近年来,累计完成投资2830万元,整合土地3200亩,新修、加固蓄水坝2座,砌护水渠2600米,保证了800多亩滩地的自流灌溉和700多亩旱地的节水灌溉。此外,还实施了村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亮化、文化娱乐广场、阵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体功能显著提升。

王玉生还带领全村群众搞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先后带领群众到养殖业示范村参观学习,在黄崖窑村引进和推广了小尾寒羊、布尔山羊、白绒山羊、优良种猪、集成良鸡等品种。为了实现集中连片机械化种植,王玉生垫资40多万元,实施土地整合项目200多亩,整合后的农田可以进行机械化作业,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率先进行旧居改造

引入景观村休闲农业

走进黄崖窑村,绿荫林旁,一排排整齐的窑洞呈现在眼前,朱红色的大门,亮黄色的围墙,显得清新自然。每一个院落都宽敞干净,走进粉刷一新的窑洞,倍感凉爽。村民王玉军家中,各种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他一脸满足地说:“我这小院平平整整,这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服,很多城里人来了都羡慕。”

黄崖窑村是上世纪70年代移民村,共计有169院500多孔陕北石窑洞。改造之前,除窑洞建设整齐规划外,院落小房、牲畜圈舍、排水排污等都未统一规划。2015年,榆阳区委农工部决定率先在该村开展旧居改造试点,每户安排财政奖补资金1万元,群众自筹2至3万元,对原有窑洞进行综合改造,保留原有风貌,不搞大拆大建,重点实施人畜分离、院落巷道硬化、屋顶屋檐修缮以及太阳能淋浴等现代生活设施入户工程。项目得到全村群众积极拥护,成为了全区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

鱼河峁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成军介绍,围绕发展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庄经济,黄崖窑村重点打造了旅游景观工程,开办农家乐,建设农家乐鱼庄项目,利用鱼塘开展付费垂钓、比赛等活动。鱼塘、水渠及道路建设已完工,并蓄水投放鱼苗,钓台、停车场、观景台、凉亭、步道、林荫等景观设施,集游客休息活动和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多功能展示厅也已经建成投运。同时,保护性修缮老庄窑洞50孔,建设成为具有陕北特色的农家小院。目前,文化墙主体已经完工,一期打造了24孝文化。近期,将对老庄窑洞粉刷墙体、美化亮化院落。下一步计划新建村史馆和瀑布景观,配套建设进村口标志性彩门两座和标准化水厕两处。

3、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实现集体经济大起步

黄崖窑村土地集中改造提升后,新整理出千亩耕地。该村于2016年成立了农民种植合作社,共吸收55户农户,按照“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土地流转模式,整村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黄崖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黄崖窑、崔墕、桃黍沟三个独立运行的合作分社。“我们只设了三种股份,人口股、土地股和资金股,人一股,地一股,且资金股只能由本村村民购买,只能补差,不能多买,保证全体村民人均不超两股,黄崖窑分社资金股一股2000元,桃黍沟组一股5000元到10000元,崔墕组一股2000元,标准都是群众讨论确定的。产权制度改革基准时点是5月15日,现在股民、股份都已经确定,正在组织颁证。”王玉生介绍。

黄崖窑村将外出人口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股份合作经济,解决了大部分村民常年外出,耕地撂荒、规模效益低下、耕种机械化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村里还流转退耕还林地管护权,创办了村办林场把林地的管理权交给村集体管理。同时,所有农户实现一户一宅,旧宅全交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合作社按比例提取部分收入,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基础。

综合治理以来,该村不断调整思路,明确以发展景观农业、林果采摘、乡村休闲等为一体的现代农居经济,推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转变了以种植小杂粮、玉米为主的思路,着力提升农业产值和附加效益,引入栽植山地苹果、桃子、核桃等时令水果700多亩,尝试开展500亩油菜花、萝卜大田双茬种植,测算双茬种植亩产收入1500元左右,较过去翻一番。去年7月,成功举办“大美榆阳杏树文化系列活动首届油菜花节”,吸引了大批游客,极大地提升了该村乃至榆阳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下一步,该村将打造桃黍沟组1000亩小杂粮种植基地和崔墕组特色养殖、鲜食杏采摘基地,同时新建一处农产品加工厂。此外,将继续完善景观文化墙、民俗馆、农家小院、窑洞宾馆、水上游乐等项目,挖掘民俗文化,做大集体产业,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为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黄崖窑注入活力。

相关链接

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发展增动力

几年前,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还是一个黄土高原上典型的贫困村,农民住旧窑洞,烧柴火,吃地下水。近年来,该村通过“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制度,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产权关系,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使赵家峁村成为全省农村改革的排头兵、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村,为榆阳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产业扶贫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从2016年起,鱼河峁镇黄崖窑村发展的产业项目都是按照赵家峁村“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模式规划实施的,农民持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开工实施26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发展的方向是规模化、现代化、特色化、绿色化。

2017年,榆阳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县区。目前,榆阳区根据区情实际,确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种探索模式,包括南部山区模式、城中村和发达村模式、风沙草滩区模式。今年年初,该区确定了5个改革重点乡镇和30个改革重点村,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一户一田制”得到全面推进。按照该区确定的风沙草滩区改革模式,该区已在孟家湾等7个乡镇、三道河则等25个村76个村民小组3978户,开展了“一户一田”试点,累计流转土地3.9万亩。这一改革,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让过去细碎分散的“绺绺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整装田”,既改良了土壤,又便于机械化作业,极大地节约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受到广大农户一致认可。

经过努力,赵家峁村的集体产权改革试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并为榆阳区探索改革迈出了第一步。今年是榆阳区实施“十三五”规划、加快追赶超越的重要一年,也是农村综合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该区将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坚定践行现代农业发展的“榆阳模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村发展增动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好坚实基础。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暑期想在榆林政府机关见习的大学生 460个名额等你来

华商报讯(记者贺静静)近日,榆林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发布公告,为了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政府为民服务的措施和流程,引导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更...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黄崖窑村:宜居 宜业 宜游)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