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山丹丹花一样的奶奶

来源:铜川日报 2017-12-06 08:21   https://www.yybnet.net/

山丹丹,又名红百合,因其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多生长于黄土高原的田野沟壑、岩缝草丛。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从此一首著名的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传唱天下,使得这美丽的花朵成为陕北的象征,红遍天下。

陕北高原高天厚土、雄浑苍莽,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陕北人。我的奶奶一生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奶奶姓李名祖兰,小名兰兰,大约生于1902年,陕北榆林人氏。记忆中的奶奶有着一张瓜子脸、红红的脸蛋、高颧骨,岁月的风霜在她的脸上镌刻下一道道细密的皱纹,粗糙的双手布满老茧,裹着一双小脚,长年劳作有点弯腰驼背。

我与奶奶的缘份始于1967年,当年父亲远在新疆地质勘探队工作,母亲在渭北一所医院当护士,他们二人工作繁忙。在我三岁那年,父母将我送回老家———陕北榆林上盐湾乡由奶奶照看。由于历史上战乱频繁以及滥砍滥伐、过度开荒等原因,那些年陕北自然环境恶劣,常年黄沙弥漫、干旱少雨,百姓生活基本是靠天吃饭。遇上年景不好时,吃糠咽菜是常有的事,一天三顿经常吃的是杂粮拌窝窝头,最难适应的就是夜间虼蚤咬的人浑身疙瘩,奇痒难耐,刺挠的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急的我哭鼻子!这时奶奶就用她那布满老茧的粗糙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背脊,哼着儿歌哄我入睡,油灯映照下的奶奶格外慈祥温暖……那时的陕北生活很苦,三爸心疼我,经常从山上挖些药材到集市上换点钱买回一种叫“干炉”的饼子给我吃。“干炉”是一种陕北小吃,饼状、内有糖馅或油馅,在火炉上烤制得焦黄焦黄,吃起来香甜可口,这就是我童年最奢侈的点心了。那些年陕北水土流失相当严重,遇上下暴雨,山川沟壑到处流淌着黄泥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河道中形成洪水,黄色的浊流翻滚着、嘶吼着、咆哮着沿河道疾速奔流,真有一种天崩地裂,洪荒初开的感觉,十分撼人心魄!这时候三爸就会匆忙从外面赶回家中,在窑洞里翻腾出一根长杆子然后领着我一路小跑来到河边,打捞从上游冲下来的沙果和带着瓜秧的小甜瓜吃,沾着泥水的串串瓜蔓上结着的拳头大小的甜瓜吃起来脆生生、甜滋滋的,好吃极了!就这样我在奶奶和亲人们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

奶奶一生历经苦难。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陕甘宁边区,彭总领导的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在榆林一带作战时,爷爷被公家抽调作为担架队员跟随部队一走数年,一直打到宜川等地。而在榆林老家却因连年的战乱饥馑加上缺医少药,先后有三位亲人相继病亡,为了活命,奶奶将大女儿也送给了延安一户人家做了童养媳。几年后爷爷回来看到家中遭此变故,心情沉痛加上身患疮疾,在苦痛中煎熬挣扎了几年后也撒手人寰。从此奶奶一人独自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拉扯着四个儿女艰难度日,甚至到了讨饭谋生的境地。因了这惨痛记忆,奶奶最怕的就是骨肉分离。1969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波也刮到了这块贫瘠的土地。一天,三爸被乡上叫走参加造反派组织,听说几天后就要到榆林参加武斗,奶奶知道后硬是踱着一双小脚,步行几十里山路,连夜赶到乡上缠住乡干部说,因我太小父母又都在外地工作,托付给老家人照看,三爸一走就没人管娃娃了,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没法给父母交代等等,总之找了一大堆理由,乡上领导一看实在拗不过这没文化的老太太,只好让三爸跟着奶奶回了家。这也是让奶奶很得意的一件事情!可令人心痛的是最终也没有留住三爸的命!1974年生产队修梯田时,突遇塌方将三爸掩埋,挖出来时人已经没了气息,可怜三妈那时已怀有身孕。三爸去世后不久,三妈生下一女孩,我父母给取名叫“根华”,意谓三爸留下的唯一根苗,本想将这娃接到身边扶养,但终因三妈舍不得只好作罢,这是后话。

记忆中有一年大姑思乡心切,离别二十多年后从延安找回榆林老家,奶奶特别高兴,留大姑在老家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又领着我到了延安农村的大姑家里生活,我还在当地一所名叫“金马驹”的小学接受了半年多启蒙教育。第二年快过年时,有一天家里来了远道的客人,窑洞里立刻红红火火热闹起来,姑父宰了一只羊招待客人,晚饭时用客人带来的面粉和好面,锅台上架起了木质饸饹床子,灶台的火光将屋里和人们的脸庞映照的红彤彤的,一口大锅里水汽蒸腾,白色的面条被端端溜溜的挤压到锅里,那是我在陕北吃上的第一顿白面羊肉饸饹,那种麦面的清香至今让人印象深刻。远道而来的客人正是我的父母,来接快六岁了的我回去上学。自此我离别奶奶回到了城里,直到二十多年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晓得了,我还不晓得!”,说这话时语气加重、很有气势!1992年我带着媳妇孩子回陕北老家过年。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没亮,大伯家大哥二哥的六个孩子已经叽叽喳喳拥进屋来给老人家磕头拜年,年逾90岁的奶奶喜咪咪地从外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给每个孩子各发了两块钱压岁钱,孩子们欢呼雀跃着出了门。这时老人家悄悄地嘱咐我媳妇赶紧把门关好,我们正纳闷老人要干嘛时,只见老人又摸摸索索的从内衣中掏出一方手帕,从手帕中抽出两张五十元大钞给了我三岁的儿子,还不忘叮嘱我儿子赶紧把钱装好,此情此景令人忍俊不禁,奶奶心里应该是认为我们多少年才回来一次,见一面不容易,所以对我们更厚爱一层。老人家的精明自信可见一斑。最难受的就是每次从老家返回要离别时,老人家含着眼泪依依不舍的神情,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让我们再多住几天再走,要么就对我父母说:“要走你们走,让孩子们留下。”每次都是我们已经走出家门很远了,回头看时依然能看到奶奶伫立在高坡上望着我们的身影……奶奶一辈子可以说是在苦水中泡大的,但在她身上却有一种永不服输的劲头,常年劳作还练就了一付扛硬身板,九十多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头脑清楚,自己拾柴生火做饭,甚至挪动着一双小脚在陕北的大山中翻山过沟串门走亲戚,令人羡慕不已!老人家身上所体现出的勤劳朴实、自信豁达,永不服输、顽强生存的精神,挚爱亲人的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2000年6月,我当时正随市局工作组在县局开展“三项教育”工作。一天下午忽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奶奶去世的消息,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眼泪还是忍不住夺眶而出……那个一生历尽苦难、饱经沧桑的奶奶就这样走了,一如盛开在陕北大地的山丹丹花,贫瘠的土地上、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顽强的生长、开花,勇敢的绽放着自己的美丽,最后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

几十年过去,沧海桑田!如今的陕北大地早已告别了沙土飞扬、缺吃少穿的苦难过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天都上演大漠变绿洲、山川披锦绣的变幻,高速四通八达、铁路纵横穿越、飞机翱翔蓝天,城市乡村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陕北人民早已擦干了“走西口的眼泪”,过上了“扬眉吐气”(指畜牧、煤炭、稀土、天然气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活,正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阔步前行。衷心祝福家乡未来更美好!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

 蓝格莹莹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

 实实地爱死个人。

 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

 属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呀,

 属上那个兰花花好!

 ……

任时光流逝,对奶奶的思念就像流淌不息的榆溪河水绵延不绝!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对奶奶的爱恋就像陕北大地的高天厚土般地久天长!(郭颂华)

新闻推荐

皮冻中添加钾明矾 一男子获刑两年

本报通讯员王一崴贺继财建军报道近日,经榆阳检察院提起公诉,榆阳法院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雷某有期徒刑两年。雷某系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2013年以来在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山丹丹花一样的奶奶)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