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崇广 覃伟图 李泽仁
近年来,容县县委高度重视党务公开工作,探索推行“阳光党务”,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三个转变”
实施“阳光工程”
容县从公开决策程序、公开权力运行入手,全方位、有重点地确定公开内容和公开项目,推动党务公开在力度、广度和深度上实现突破。
推进“一般公开”向“实质公开”转变。县委通过各种形式,公开县委重要决定、全县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思路与目标、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干部选拔任用、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违纪、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等情况,使社会各界广泛知情、参与和监督。
推进“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该县党务在决策结果公开的同时,更注重决策过程的公开。县委进行重大决策之前广泛征询意见,决策之中则充分协商、酝酿和讨论。在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实行考察预告制和任前公示制,做到职位职数、条件资格、民主推荐结果、考察对象“四公开”。
推进“内部公开”向“社会公开”转变。在群众普遍关心的党内事务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如县委民主生活会的召开,从党内征求意见扩展到党外和社会各界,不断拓宽党务公开的广度。
完善“三项机制”
实现“三级联动”
完善上下联动机制。容县将党务公开向基层延伸,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县本级重点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的公开,各乡镇各单位细化党务公开的内容。去年9月,县委常委会在制定《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时,邀请基层党员旁听会议,对《意见》提出8处修改意见,使县委的决策得到完善。
完善内部运行机制。该县完善各级党委的《议事规则》,规范“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的决策程序,使党务公开贯穿于党内重要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全过程。近年来,在全县村级党组织中试行“党员议事会”制度,议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进一步实现了议事公开。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该县建立党务公开领导责任制、意见反馈制度、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形成“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监督员监督、党员群众监督”的监督机制。在纪检、组织等部门督促检查的基础上,专门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收集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党务公开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打造“阳光党务”
实现“阳光效应”
——突出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去年以来,全县党员共向各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2615条,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
——拓宽了党员群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工作的支持明显增强。2010年以来,全县新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85个,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
——促进了党内决策处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如,容西乡召开党委会讨论“如何做大做强国兰生产基地”议题,10多名旁听党员在会上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该乡立即筹资150多万元,建设6.67公顷的标准大棚,建设国兰基地,加快了该产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董文锋)2月25日,记者从自治区医改办获悉,截至目前,国家3年医改实施方案中期评估23项量化指标,我区有18项已提前完成,其余5项指标将于今年3月底前按时完成。其中,“一元看病”、“床...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