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兆虎通讯员 孙传传 急诊、ICU、心内科,是医院里急、危、重症病人多、突发事件多的科室。 在市立医院,有一个在护理岗位上耕耘了34年的护士,她分别在急诊、ICU、心内工作12年、5年、17年,不同的岗位,她都勇挑重担,不怕苦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塑造了新时代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她就是枣庄市立医院心内一科护士长、主任护师刘平。 救死扶伤 病人心中最贴心的守护天使 刘平1983年7月毕业于枣庄市第一卫校,同年进入市立医院工作。30多年来,为了抢救病人,她不知多少次放下手中的碗筷,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更不知多少次在睡梦中被叫醒。 2006年5月,从急诊科转来一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病人,病人生命垂危。此时正在“五一”休假的刘平立即放弃休假,赶回医院协助抢救。她耐心地给病人做思想工作,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病人术后,她又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应该注意的问题,交待当班护士应注意观察的护理要点……从早8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直到病人脱离生命危险她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离开病房。病人康复出院时眼里噙着热泪,握着她的手说:“感谢心内科大夫和护士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02年7月,一位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合并脑梗塞的80岁老大娘,骶尾部有一处8×6cm2III°褥疮,从下级镇医院转心内一科后,她立即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抢救,制订护理计划,每天不厌其烦地为她换药,定时翻身、按摩,并采用中药灸叶熏烤和消毒后用白糖、鸡蛋膜外敷相结合的办法治疗褥疮。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老人转危为安,褥疮创面愈合,患者及家人和科室同事都由衷地发出了赞叹。 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她参加抢救和亲自护理的急、危、重病人不下百例,均获得令人满意效果。她常说,病人无医,就会无望;病人无护,就会无助,我不能让病人感到无助。她就是这样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的满意视为最大快乐的人,她是病人心中最贴心的守护天使。 无私奉献 家人心中“最不合格”的亲人 选择了护理一线,就选择了付出,就选择了苦和累,就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刘平是一名公认的优秀护士长,可生活中,她又是一个“不合格”的亲人。 2004年9月,刘平的丈夫不幸被车撞伤,造成左下肢粉碎性骨折,住进市立医院骨外科。当天下午5点做了急症手术,术后她只守护了一天,看到丈夫伤情稍有好转,就回到了病人的身边。2013年,她父亲因腿部骨折手术住院两周,2014年因胃癌手术住院三周,工作忙碌的她没有请一天假专门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2015年1月,她母亲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儿子将在月底结婚,身心疲惫的她那段日子高烧39℃,即使这样她也没有专门休假去照顾母亲,她只在儿子结婚时请了两天假准备儿子的婚礼…… 就这样,34年过去了,她还是那个“不合格”的亲人,默默地用爱心温暖着患者,用娴熟的护理技术呵护着每一个患者。 率先垂范 同事心中最勤奋好学的学科带头人 为更好地服务病人,她坚持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积累了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成了护理学科带头人。她处处以身作则,规范诊疗护理行为,制定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实行绩效考核及量化管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千方百计完善和增加方便病人就医的各项措施,使住院病人有一种温馨之感、亲切之感。 在刘平的严格管理和率先垂范下,科室护理质量迈上了新台阶,多次受到病人的表扬和赞誉,收到感谢信不计其数,病人投诉率为零,满意度达100%,科室荣获“省级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市级“青年文明号”、院级“工人先锋号”及“最佳文明科室”等殊荣。她也被病人和同事们称赞为“最放心最称职最优秀的护士长”。 她坚持学以致用,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为病人服务上,她参与编写的《心脏病人健康指导手册》,为广大健康者及心血管病人就诊、治疗及自我保健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她积极撰写论文,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先后发表论文16篇;编写著作4部,成为护士的“必读教材”。她先后主持并参与科研课题研究6项,并分别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运永过去的一年,枣庄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在信访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履行职责常态化、推进工作制度化、维护秩序法治化的思维,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