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里,高青县芦湖街道樊家村的郝景松“忙并快乐着”,他的6个大棚里的西红柿又上市了,最好的时候能采摘1500多公斤,价格在每公斤7元左右,每天的收入近万元。
3月29日,记者见到郝景松的时候,他正和妻子领着工人们为张店来的蔬菜商赵先生采摘西红柿。赵先生告诉记者,2月过后正是西红柿等蔬菜的旺销季节,他每隔一天都要从郝景松这里装车一次,这里的西红柿是市场的“抢手货”。
说起种菜,老郝有多年的经验。他发现在每年的10月份栽苗,并通过调节棚温、控制湿度,西红柿在这个旺季上市,西红柿成了“金柿子”。从2011年开始,在街道办事处的积极帮助下,他贷款200万元,承包了村里的200余亩土地,建起了6个冬暖大棚,目前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正在建设之中。
老郝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是芦湖街道以“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新模式”为载体加快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街道以“四新”为载体,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发挥国家地理商标“高青大米”、“高青西红柿”、“高青黄河鲤鱼”等著名农产品品牌带动作用,制定土地、资金、技术等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推广熊蜂授粉西红柿种植、稻田鸭、稻田蟹农业种养新技术。形成了有机蔬菜、无公害水稻种植、苗木绿化、大芦湖健康水产四大产业规模,初步构建起了“东菜、西米(高青大米)、北鱼、南牛(山东黑牛)、中树(苗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老郝告诉我们一个更大的梦想。今年要尽快完成智能温室大棚的建设,给自家的西红柿也要注册上商标,正在请专家和权威机构进行绿色无公害的检测。“我也要有自己的农产品品牌,让吃到咱种的西红柿和蔬菜的人都说好。”
新闻推荐
...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