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高青新闻 > 正文

郝景松的“品牌梦” □本报记者 潘卫平 通讯员 李全斌

来源:淄博日报 2014-04-01 06:22   https://www.yybnet.net/

最近这段时间里,高青县芦湖街道樊家村的郝景松“忙并快乐着”,他的6个大棚里的西红柿又上市了,最好的时候能采摘1500多公斤,价格在每公斤7元左右,每天的收入近万元。

3月29日,记者见到郝景松的时候,他正和妻子领着工人们为张店来的蔬菜商赵先生采摘西红柿。赵先生告诉记者,2月过后正是西红柿等蔬菜的旺销季节,他每隔一天都要从郝景松这里装车一次,这里的西红柿是市场的“抢手货”。

说起种菜,老郝有多年的经验。他发现在每年的10月份栽苗,并通过调节棚温、控制湿度,西红柿在这个旺季上市,西红柿成了“金柿子”。从2011年开始,在街道办事处的积极帮助下,他贷款200万元,承包了村里的200余亩土地,建起了6个冬暖大棚,目前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正在建设之中。

老郝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是芦湖街道以“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新模式”为载体加快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街道以“四新”为载体,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发挥国家地理商标“高青大米”、“高青西红柿”、“高青黄河鲤鱼”等著名农产品品牌带动作用,制定土地、资金、技术等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推广熊蜂授粉西红柿种植、稻田鸭、稻田蟹农业种养新技术。形成了有机蔬菜、无公害水稻种植、苗木绿化、大芦湖健康水产四大产业规模,初步构建起了“东菜、西米(高青大米)、北鱼、南牛(山东黑牛)、中树(苗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老郝告诉我们一个更大的梦想。今年要尽快完成智能温室大棚的建设,给自家的西红柿也要注册上商标,正在请专家和权威机构进行绿色无公害的检测。“我也要有自己的农产品品牌,让吃到咱种的西红柿和蔬菜的人都说好。”

新闻推荐

王云强男岁汉族年年初自高青县常家镇下孟村家中离家出

...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郝景松的“品牌梦” □本报记者 潘卫平 通讯员 李全斌)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