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5—2030)》编制工作将全面启动,力争到2015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村等特色村落有望编制历史文化保护、乡村旅游等专业规划。《泰安日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村落和特色景观旅游村是当地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的鲜活载体,维系着当地人最为浓郁的“乡愁”。尤其对于传统村落来说,传统民居是凝固的历史,是民族生存的智慧,建造技艺、社会伦理和审美观念等传统文化要素的集中体现,是难以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
近年来,虽然国内各地增强了对传统村落等的保护意识,但是由于城镇化等原因,传统村落消失现象依然存在。固然,提高城镇化率必须转移更多的农村人口,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就近就地人口转移提供了空间。然而,城镇化的本质并不是去农村化,而是要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城乡各具特色、一体化发展。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传统村落等的保护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科学规划传统村落和特色景观旅游村,必须突出保护和发展同频共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不能强求传统村落的居民一直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但也不能任其随意大拆大建,将原生态的传统文化置于毁灭之境。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村应该是活态保护,过度或不当开发都适得其反。应杜绝急功近利做法,努力寻找到既保护传统村落又让村民富起来的发展模式,建立起科学的保护规划与发展规划,保护好传统建筑风貌、淳朴的人文环境和村民的生活状态等。长期聚居于此的居民共同涵养了村落的文化生态和文化空间,是村落传统资源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规划中应具有发言权和重要责任。只有科学合理地遵循人与村落互动发展的历史规律,才能实现两者的共赢。
城镇化建设既要增添现代亮色,也要留住自然之美,更需要以文化涵养生态,让文化追梦以留住乡愁。只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寻求城镇化和传统村落等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才能为传统文化和乡村特色创造更广阔的存续空间。
□马文庆
新闻推荐
庄稼病了,他瞅上两眼就能大致看出病因;瓜果畸形,他能判断出缺少哪种营养;他双臂皆无,却创出了自己的肥料品牌,创下千万财富。他富了,却没有忘记乡亲父老,帮扶他人回馈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他就是来自山...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