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高青新闻 > 正文

走近乡村“唢呐工” □本报记者 王玉芬 通讯员 石晓静

来源:淄博日报 2015-02-12 04:18   https://www.yybnet.net/

“唢呐工”——这一行业曾经还是一些人年轻时最羡慕的行当。而如今,这些民间艺人逐渐淡漠在我们的视野中,我们只能怀恋他们几十年来吹奏的悲喜世界。

在高青县木李镇窦家村48岁的窦长海和58岁的窦国营就是我们讲述的唢呐工。2月2日,春节临近,记者采访有幸结识了这个群体,和他们坐在一起聊起几十年来吹唢呐的故事。

民俗习惯:红白喜事请“唢呐工”

窦国营告诉记者,在十年以前的农村,遇到谁家有红白喜事,便有请“唢呐匠”的习惯,随之产生了“唢呐工”这一民间艺人。“在农村,只要遇到哪家有丧事,一直以来都有请‘唢呐工\’的习惯,也有结婚喜事请我们的,但一年难遇上几回。遇上喜事,就把调子吹得热烈奔放,遇上白公事,就吹奏出哀怨的曲调。”窦长海说。

请“唢呐工”,如痴如醉地为一对新人的婚庆吹着喜庆的乐曲,烘托喜庆气氛;请“唢呐匠”,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祭奠和哀思,已成为一种民俗习惯,更是一种乡村文化的体现。

为好生活:吹唢呐30年

窦长海和窦国营“吹”起吹唢呐的故事,神采飞扬。他们都是在青春的激情年代带着唢呐走南闯北,30年来足迹踏遍了十多个县。

“1979年,在自卫反击战期间,我一度抛弃唢呐去从戎,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荣获‘二等甲\’功臣荣誉的我,回家后,在窦长海的引导下,又重操旧业,开始了演绎‘唢呐工\’的生涯。”窦国营说。他们两人家里条件不算好,一个月有五六天在外面。平时在家里照常干活,或者是外出务工。若是接到邀请电话,不管是天晴下雨,都要去帮人家。每出去吹一次一般在460元左右,车费、食宿由邀请方承担。这样,他们两个每个月每人可以挣到800元左右,基本够家里的柴米油盐等日常开销。”

为“唢呐工”挣钱的“唢呐曲”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些喜怒哀乐的曲目,一套乐器共有四件,分别是大唢呐、小唢呐、牛皮鼓、小钹和铜锣。一般出去吹奏两个人就行,一个吹大唢呐,一个吹小唢呐,其他乐器在农村一般人都会打,只要能配得上唢呐节奏就行了,所以每次出去只要两个人搭档就行了。

留住乡愁。乡愁即记忆,乡愁即文化,乡愁就是父老乡亲同喜同悲的世界。

新闻推荐

高青:搭建服务农产品标准化平台 □本报记者潘卫平

...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走近乡村“唢呐工” □本报记者 王玉芬 通讯员 石晓静)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