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自2013年起,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领导班子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探究影响企业人文生态的主要问题。调研后明确提出,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以情绪管理为依托,从降低负面情绪入手,通过规范行为、弘扬正气,挖掘员工内在潜能,提升正能量,培育并形成阳光、和谐、包容、互助的企业人文生态,形成企业坚强性格。
【案例详情】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在62年的发展历程中,几经风雨,曾经遭遇人员分流的巨大变革,流失了部分中坚力量,公司人员结构出现新、老员工占较大比重,中间力量相对薄弱的被动局面,加之企业发展一直处于追赶状态,机组容量小,企业负担重,员工士气不够高涨,甚至个别领导干部自信心缺失,不敢想大发展,不敢求大超越,对未来发展缺乏信心。
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后,公司确立了“建设百年淄电、实现永续发展”愿景目标。组织编制七年战略规划,向员工展示了公司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企业发展、员工成长、效益提升三条发展路径;先后完成了231项管理制度和106项标准的修订工作,用制度体系搭建出“以人为本”,“鼓励竞争”,“激励创新”的管理构架,做到了奖惩分明,劳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推行阶梯式奖励政策,加大向生产一线岗位倾斜;以阶梯式奖励为原则,对四项责任制进行了修订,使利益分配更趋合理。
公司始终把关注员工成长成才、提高职业幸福感当作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重新修订《星级人才评审管理办法》,降低评审门槛,扩大参与范围,鼓励员工走专家型、职业化发展道路。140名员工被评为二星级以上人才,相应工资待遇的提升也让大家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同时建立“五小”工作法,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智慧。“五小”即“小改造、小革新、小制作、小建议、小发明”,虽然多是些“小智慧”、“小点子”,却常常能改变整个工作的进程,起到以“小”定乾坤的作用。比如,锅炉本体班技术员孙虎提出了“在炉床下相应位置加装点火器放渣门”的建议,不仅有效减少了非停、降低了风机电耗,而且大大提高了停炉清理床料时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2014年全年,各部门申报的“合理化建议”达到500余条,为公司直接或间接创造效益30余万元。
倾心打造“阳光淄电”文化品牌。2012年,公司推出了阳光储蓄活动。各支部为每一名员工建立了储蓄档案,把“员工对企业的种种付出、拼搏奉献,对同事的关心关爱、真诚相助,对社会的爱心奉献、真诚援助”存入企业的“阳光银行”。以此为基础,推出了包括创新、奉献、学习、道德、健身等十大类“阳光文化明星”晋级评选活动。同时,大力开展“阳光淄电”杯职工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魅力淄电”、“聚力淄电”、“活力淄电”、“幸福淄电”的品牌效应,员工累计参加数达到3968人次,占公司职工总数450.4%;先后成立了声乐、摄影、赏石、书法、象棋等22个协会,开展了“阳光文化明星”评选活动、“阳光淄电我的家”合理化建议征集、“文化大讲堂”活动,设计发布了“阳光淄电”卡通代言,出版了《阳光?齐韵》、《长歌向辉煌》等书籍。通过传承和发扬阳光文化,将创新超越、勇于担当的理念融入到了员工的思想精髓。
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阳光淄电”文化品牌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在这三年的成长历程中,每年一个重点,每年一个目标,第一年重在心态养成,第二年重在行为强化,第三年主攻思维固化,现在已经进入文化管理时期,成为淄博公司发展进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案例价值】
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所有的企业都是有情绪有生命的,其情绪与生命的根本来源,在于人。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探索建立阳光、和谐、包容、互助的企业人文生态的实践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联合市民政局、淄博社会工作者协会今起征集“福彩杯”“我与社工”有奖征文活动—— 我与社工那些感人的故事 征集热线:2786619;3184500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