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奎东
每到年关,我就开始抽空编写短信,有多少个朋友就编写多少条。就像写作文一样,一丝不苟。老公对此很不理解:“有这必要吗,群发不就行了?”
一个从来没有为别人用心写过短信的的人,一个从来没有收到别人专为自己而写短信的人,都是不完整的人生。
用手机十多年了,给朋友发过的短信不计其数,可从没有群发过。在我看来,短信是诚挚心意的表达,也是连结情感的纽带。我与每一个朋友的交往过程都不相同,又怎么能适用于同一条短信呢?
短信里有我对老朋友真心的感谢。去年年底,上初四的儿子在课间跑操时不慎与同学发生碰撞,扭伤了右脚,走路都很勉强,更别说骑车上学了。这可怎么办呢?我和老公打算联系一辆出租车接送他上下学,这时在证券公司工作的老朋友王琴闻讯后打来电话,主动提出由她来接送孩子。我一听就觉得不妥,因为我知道她在单位是个领导,平时工作忙得很,而且接送时间不是三天两天。王琴安慰我说:“不用客气,我每天早走一会就行了。”半个多月后,儿子的脚伤恢复的差不多了,自己骑车上学的那天,我给王琴发了条短信:“今天孩子自己骑车去上学了,感谢你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两次接送他,风雨无阻。这份雪中送炭的关怀,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感谢生活让我有幸认识了你。”不一会儿,她就回复了:“说哪里话,咱们以后相处的时间还长着呢。”短信,把两颗心贴得更紧,让这份姐妹情更坚。
短信里有我对新朋友深深的感恩。去年在淄博市举办的“公交车上见文明”征文中,我有幸获得了一等奖。2014年10月16日上午,公交公司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在鲁中教考中心举行,我应邀参加并作为乘客代表上台发了言。那天公交公司车接车送,如沐春风的接待让我难以忘怀。春节前夕,我给公交公司的侯书记发了条短信:“侯书记您好,对您及公交公司,我一直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恩,感谢您给予一个乘客的这份殊荣,让我的名字与公交公司五十岁生日连在了一起。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祝福公交祝福您。”不久,我就收到了回复:“任老师您太客气了,前几天在晚报上看到您写的文章,很精彩,也希望您以后能多多关心、支持公交。”短信,会让新朋友再见面时变成老朋友。
短信里有我对陌生朋友由衷的感动。今年1月28日的淄博晚报上刊登了我的文章《追梦在路上》。没想到的是,当晚我收到了淄博日报社退休编辑秦玉瑾老师发来的短信:“在今天的晚报上看到你的佳作《追梦在路上》,受到感动,引起共鸣。我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自学汉语言专业的,也是十多门课程,当时见同事们都在学习,也抓紧时间报了名。你能考出教师证,更不简单。”这哪里是短信,分明就是一封浓缩的书信。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被别人记住,在当今这快节奏的社会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投桃报李,我也给秦老师回了短信:“秦老师您好,读了您的短信,很感动,也很温暖。谢谢您对我的关注和关心。去年夏天在淄博晚报上看到了您爱绿护绿的事迹,很受教育,一个传播正能量的人,是值得别人尊重的。期待常联系,紧握您的手。”直到今天,我与秦老师也没有见过面,但是短信里暖暖的情意已经让彼此不再陌生。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生活中谁不渴望拥有朋友呢?作家巴金说过:“友情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命有了一点点光彩。”如今编写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这样的短信对仗工整朗朗上口,从语法到修辞都无懈可击。可是这样的短信,虽有华丽的词藻,但当多人收到同样的短信,你还能从中读出多少真情实感呢?我珍惜身边的每一位朋友,让每一个人走到我的手机里,走进我的心里。我的短信很平常,没有动听的语言,却有着我对朋友最朴素的诉说与表达,有着我对朋友最真最深的热爱与祝福。
从来不喜欢群发的短信,群发的短信我不回,群发的短信没诚意。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