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新闻 荣县新闻 富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自贡市 > 富顺新闻 > 正文

“我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达川区亭子镇长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家伟的扶贫故事

来源:达州日报 2016-11-1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达川区亭子镇长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家伟的扶贫故事

郑家伟在田间了解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情况

“11月底前必须将花椒树全部栽种完毕,老百姓的安置房在年前必须完工并入住,道路扩宽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近日,达川区亭子镇长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家伟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向上级专项督导组汇报近期工作。“我现在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最近的工作任务重,郑家伟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

郑家伟的紧迫感源于长艾村的现状。长艾村全村2200多人口,贫困户有183户520人。全村除了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外,没有任何产业,且交通非常不便,老百姓去场镇要走2个多小时泥泞小道。

新建脱贫攻坚“造血脐带”

“村民最期盼的是能有一条平坦的水泥公路通到家门口。”这是郑家伟走马上任后,在10天的走村入户对全村15个组的摸底过程中,聆听到最多的村民呼声和期盼。

于是,为了给村民修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他四处奔走呼吁,希望得到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一个星期后,得到镇党委、政府和区医保局的全力支持。随后,一条连通长艾村和亭子镇场镇的水泥路通了。同时,全村还开挖生产便道6000米,硬化生产便道800米。今年8月底前,该村还打通并硬化了通往斌郎乡烟山村的1.5公里和福善镇牌坊村1公里的断头路,该村建起了一条条脱贫攻坚的“造血脐带”。

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要让长艾村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这是郑家伟一直坚守的扶贫理念。

长艾村村小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现学校已破败不堪,操场成了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该村的小学生不得不到离家很远的镇中心小学读书。看到这样的现状,郑家伟决心要修缮村小,让孩子们回到村小读书。于是,郑家伟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争取资金,不久后,该村村小焕然一新,重新投入使用。

“以前我们只有在镇上租房子让孩子在镇上读书,现在村小恢复上课后,孩子们读书又近又方便了。”一位学生家长笑着说。

下课铃声响起,看到学生们在村小宽敞平坦的操场上嬉戏玩闹,郑家伟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培养“造血”新机能

该村村民曹印,父亲身患疾病多年,不能干重体力活。曹印15岁就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最后因为身体原因,又不得不回到家乡。

看到曹印家里的贫困境况,郑家伟便动员他养鸡。为了解决曹印养鸡的启动资金问题,郑家伟与镇信用联社联系,帮他贷款3万元。随后,曹印引进鸡苗,修建圈舍,学习养殖技术。目前,曹印的养鸡场共养鸡5000余只,明年即可实现赢利。

除了扶持贫困户创业外,郑家伟还动员有经济实力的在外务工村民回乡创业。在外搞建筑的村民张涛回村承包了70余亩土地搞起了花卉苗木种植,目前正准备扩大种植规模;返乡创业村民李东冬自建羊舍600平米,承包青草场200亩,养殖黄羊400只;退伍军人张贵云和张涛流转土地50亩种植青脆李;返乡创业青年夏安凭借自己在外学到的技术,在村里投资兴建了木材厂,带动了12名村民就业……

“以前上街走羊肠,如今山路变宽敞;过去挑担去赶场,如今坐车喜洋洋;昔日山大莫柴烧,如今羊儿满山跑;往回住的土墙房,如今换成小洋房。”如今,这样一则顺口溜在长艾村广为流传。

今年10月,郑家伟入围了“中国好人”候选人。

□文/图 本报记者 邱霞

新闻推荐

记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王文华咚咚呛咚咚呛傍

——记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王文华“咚咚呛咚咚呛……”10月7日傍晚,富顺县富世镇文化广场上又响起鼓乐声。“请大家抓紧排练,重阳节专场文艺演出的表现就看大家的了!”镇文化站站长王文华大声...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我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达川区亭子镇长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家伟的扶贫故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