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晓君
8月25日,乐至县通旅镇红紫厂村300余亩猕猴桃长势十分喜人,一阵微风吹来,果香四溢。又是一年丰收季,果园主人丁建国正和工人们一起采摘最后一批红心猕猴桃,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我说,丁总,你把丢三落四的毛病改了要不要得?那个‘果品检测报告\’在的话,今年的猕猴桃就又要高个价啰……”该镇驻村农技干部黄文星时不时“敲打”着丁建国。
“就是,不仅要改丢三落四的毛病,还要多学猕猴桃的种植技术,只当‘甩手掌柜\’要不得……”驻村第一书记黄汉鑫也打趣说。
“有你们这些‘保姆\’在,我这个‘甩手掌柜\’当起安逸,嘿嘿……”丁建国的回答引来了工人们的一片欢笑声。
返乡创业
业主当起“甩手掌柜”
说起丁建国,在通旅镇是远近有名,他是乐至县政协第七、第八届委员,曾经是一家物流企业的老板,生意红火时,手下员工达两百多人。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他的物流公司出现严重亏损,短短两年时间,公司资产严重缩水,最后破产。
然而,丁建国不是一个轻言失败的人。2011年,丁建国回到老家通旅镇,经过广泛调查,决心流转土地种植猕猴桃。
“猕猴桃被称为‘水果之王\’,又称为‘美容圣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仅具有除斑、排毒、美容、抗衰老等作用,还可降低胆固醇,促消化、降血脂和预防癌症等,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丁建国说。
2012年,在通旅镇党委政府和朋友的支持、帮助下,丁建国陆续投入资金450万元,在红紫厂村流转土地150亩,聘周边农民进园务工,栽上了3年挂果的猕猴桃21000株。
“不管是立杆杆还是搭架子,老丁都和我们一起没日没夜地干,非常能吃苦,我们都以为他是个‘老把式\’。”1组村民袁家乾笑着说,“哪晓得,这两万多株苗子一栽下去,他不懂啥时候除草、啥时候施肥、啥时候修枝,喊我们这些打工的看着办,是个‘假把式\’。全部都交给他的女儿来打理,当起了‘甩手掌柜\’!”
“我爸爸和我确实不怎么懂种植猕猴桃,去年猕猴桃也只是零星挂果,我们都担心收不回成本。”丁建国的女儿丁小芳说。
誓拔穷根
“工作组”甘为“保姆团队”
创业有隐忧,干部有所为。鉴于猕猴桃回报周期长的特点,驻村农技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建议丁建国在猕猴桃成长期发展林下经济,套种中药材,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额外增加收入。
丁建国采纳了镇村干部的建议,在猕猴桃林中套种白芷、辣椒、榨菜、玉米等经济作物,2013年至2015年底,仅林下经济就为他带来了近50万元收入,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
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5年9月,红紫厂村迎来了县统计局下派的第一书记黄汉鑫,这个有见识、有知识、有能力的第一书记帮了丁建国大忙。
“啥时候该修枝、施肥、锄草、授粉、套袋、成熟……说真的,我都不懂,黄书记不来,我自己都不晓得种的是什么品种的猕猴桃。”丁建国盛赞这个第一书记。
黄汉鑫到村任职后,和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起研究为丁建国进行“保姆式”全程服务,将其作为骨干农民“三向递进培养”对象,为他争取外出学习培训机会,根据猕猴桃生长阶段邀请农业专家到村讲解种植技术,利用远程教育进行种植综合学习,帮助丁小芳在淘宝网开设“丁丁私家小铺”网店,并带着果品到省农科院进行果品鉴定,不仅确定了“红心猕猴桃”这个品种,还鉴定出该批次果品糖分、水分、维生素等含量较高。“可惜,这个鉴定报告被我弄丢了,今年只有再去鉴定一次。有这些‘保姆\’在,我放心又舒心。”丁建国笑呵呵地说。
经过“保姆”团队近一年的帮助,今年,丁建国的猕猴桃初挂果,长势喜人,产量在两万斤左右,目前每斤市场价在12—15元之间,收入达20余万元。
“见到回头钱了,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种猕猴桃致富!”丁建国种植猕猴桃的信心越来越足。今年,他打算再流转土地700多亩,进一步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同时在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成立了“猕果奇园专业合作社”,其中有近30户社员为贫困户,届时这些贫困社员将以按劳入股、土地入股的形式进行年底分红,共同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嘉阳9月5日,乐至县曙光社区宏扬路28号住宅小区一楼住户唐女士家中竟下起“倾盆大雨”,变成了“水帘洞”。由于迟迟找不到漏水原因,唐女士一家在“湿漉漉”的家中度过了两天三夜。社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