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理清“归谁有”“谁来管”和“怎样管”三大问题
南充市顺庆区华凤镇响石滩提灌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早已废弃。“农田灌溉时节有人问,平常维护无人管,天旱时就只有急来抱佛脚。”曾经负责看管提灌站的村民秦明惠说。
据统计,四川省机电灌溉设施中有70%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带病运行的超过50%。今年四川省启动对全省41000多座农村机电提灌站进行产权登记改革,旨在彻底理清机电提灌站“归谁有”、“谁来管”和“怎样管”三大问题。三大问题解决后,提灌站的利用率将显著提升,农民再也不用花冤枉钱。
□本报记者 许静
归谁有?
按投资来源与管护需要进行确权登记
“产权主体不清晰是制约机电提灌站运行的主要症结之一。”省农业厅机电提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四川省将依法对提灌站进行产权登记。按照提灌设施建设投资来源与管护需要进行确权登记,并由县(市、区)农业(农机)部门颁发提灌站产权证,建立健全提灌站产权制度体系。
具体操作以“分类定性、属地管辖、分级负责”为原则。分类定性是指此次改革的范围包括农村集体、股份合作、个体等非国管农村机电提灌站,国管的不在此范围。属地管理是指以提灌站所在地确定归属权;跨区域的提灌站,由上一级确定下一级的归属,比如,跨村组的由乡镇确定归属,跨乡镇的由县上确定归属。分级负责是指各级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与义务。
作为四川省机电提灌站改革先行先试的实验区,资阳市雁江区采取了“四步走”的原则——按使用对象确权:现有电灌站谁在管理使用谁就拥有产权;按属地管理确权:按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相应村、社拥有产权;政府协调确权:对少数管理对象不清、服务区域不在属地的,由镇乡人民政府协调落实产权;新建电灌站的确权:项目由国家全投资的产权登记为镇乡农业服务中心,委托受益村社管理;项目投资享受财政补贴,由项目单位组织建设的,产权归项目单位所有。“有没有主就是不一样!”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巷子口提灌站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以前这个提灌站归农业服务中心和村集体共同管理,结果是“谁都在管,谁都管不好”,设备年久失修,年中大多数时间都是闲置的。明确产权之后,该提灌站划归村集体所有,村上专门成立了用水协会,并设专人管护,一年能运行2000多个小时。“原来因为没人管,设备老化、跑冒滴漏严重,农民提灌一立方米水需要支付的水费,有一大半是灌溉过程中损失的费用比,现在设备运行正常了,农民再也不用花冤枉钱了。”巷子口提灌站的负责人表示。
谁来管?
明确管理主体可有多种经营形式
“提灌站多为季节性作业,设备闲置时间长,既是不可或缺的农业设施,又是经营亏损的烫手山芋。”资阳市雁江区农机化管理股股长罗开成坦言。
改革原则是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让“责、权、利”统一。明确了权属主体,按照“自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提灌站装机容量、灌面大小等情况,确立“管理主体”及机制,选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专业合作社或者用水协会管理,并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形式,实行差异化经营管理,强化具体承担提灌站管理任务的组织或者个人的责任。
集体经营的提灌站可成立灌区委员会或者专业合作社、用水协会,根据需要采取直接经营、租赁经营或承包经营;对于有稳定灌面、年运行时间长、正常年景靠提水收费能维持运行并略有盈余的保本微利型提灌站,可推行租赁承包经营或拍卖经营权;对灌面小、年运行时间短、无法实行保本经营的保障型提灌站,应以实行用水协会、乡镇、村组民主管理及聘任负责制为主。
怎样管?
水费“保本微利”维护“四个一点”
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农村机电提灌站提水费收费指导价格,提水灌区也要建立健全提水费成本核算、收支、监督等管理机制与办法,水费要根据供水成本和用水户承受能力适时调整,通过民主协商确定;还将积极探索建立抗旱救灾和贫困农户提水补助与救济的办法与方式。
管理维护费用按“四个一点”的办法筹集:中央、省、市项目资金补一点,本级财政资金贴一点,经营单位的拆旧大修资金和作业收益筹一点,村社受益农户集一点。
提灌站要做到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及责任落实、管护资金落实、管护合同落实。
新闻推荐
似乎是一种巧合。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在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同样是在2012年底,四川移动将...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