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三团成员“追忆往事”
4月11日至20日,四川省群众工作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报告三团成员绵竹市群众接待中心主任何文礼,仁寿县方家镇党委书记吴光文,资中县委正科级组织员、铁佛镇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李享雷等7人,先后到资阳、内江、泸州、宜宾、自贡等地宣讲,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诠释了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感人事迹。“我们坚守岗位,始终在群众身边。”报告团成员数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基层一线,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一再面对难题的挑战?他们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中有什么感悟和经验?报告团成员“追忆往事”,让听众感慨万千。
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背景:何文礼,绵竹市群众接待中心主任,从事信访工作5年多时间。汶川特大地震后,他从小学高级教师、学校中层干部的岗位突然来到完全陌生的信访工作岗位,面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地震中遇难学生家属的接访工作。
何文礼:2008年10月的一天,上百名遇难学生家属将绵竹市富新镇政府团团围住,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情绪异常激动。中午12点半,我赶到现场,开始一个又一个地劝说。
群众坐在地上,我就跟他们一起坐在地上;群众饿了,就给他们买来盒饭。十月的夜晚,天气转凉,好说歹说,终于将他们劝到板房里。给他们倒上热茶,继续耐心地劝说。口说干了,喉咙嘶哑得连呼气都疼……夜深了,大部分群众都靠着桌子、椅子睡着了,而我却整夜不敢合眼,害怕他们出现什么意外。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拉着我的手说:“小伙子,说实话,我也不想这样子,只是想到我那么听话那么乖的孙子一下子就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难受啊!”大娘泣不成声,我也包不住眼泪,转过头悄悄擦去泪水,回过头来对她说:“大娘!我理解,我懂!只是您要保重身体呀,我想您那孙儿在天之灵,也不愿看到他最爱的奶奶这样生活。您有什么困难,都告诉我,我们一定会尽力帮您!”18个小时过去,在我们的耐心劝说下,上访群众终于陆续回家了。
趟开致富路,
“鱼椒之乡”提升幸福指数
背景:吴光文,仁寿县方家镇党委书记,在乡镇工作30年,曾在2个乡担任乡长、3个乡镇任党委书记。每到一任,他都把“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百姓”的理念变为扎实的行动,使所到乡镇改变了面貌,由后进变先进。
吴光文:这几年,镇党委带领群众硬化道路213.1公里,全镇水泥路达30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社社通、户户通。修路的同时,我们也在探索群众致富的路子。
2006年底,哨楼村邓仕权为了感谢我们修路给他带来的方便,给镇食堂送来一小袋青花椒,大家一尝,都觉得味道不错。我就想,能不能在方家镇种植青花椒。经论证,方家镇的土壤和气候环境都很适合。
但早已习惯靠天吃饭、田地刨食的群众心里打结,一时想不通。为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我用一周时间跑遍全镇9个村104个经济社,当年就发动群众种植4000亩九叶青花椒,目前已发展到12300亩,还摸索出花椒地里套种海椒、散养土鸡的“林下种(养)殖”模式。2012年,针对花椒滞销的难题,我们引进洪雅幺麻子食品有限公司、三品农业、华泰农业等企业,建起农贸市场,在家门口就将花椒变成票子。我们还大力引导群众发展水产5600亩,被评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基地”,方家镇也成了全县闻名的“鱼椒之乡”,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4000余元增长到现在的12000余元。
四肢变了形,为民之心却不变
背景:李享雷,资中县委正科级组织员、铁佛镇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工作30年间,痛风病伴随他24年。他始终坚守工作岗位,不顾双手双脚红肿变形,来到群众身边,用工作的充实化解病痛折磨带来的痛苦。
李享雷:病痛的折磨,降低了我的生活质量,但我常常告诫自己:脚痛我还可以用手,手痛我还可以用脚,脚手都痛时还可以用脑,就是不能让自己倒下去。
为了不让别人看见自己溃烂变形的双手而恶心,我一年四季戴着手套;因为脚严重变形,我就成了镇上唯一被允许一年四季穿着毛拖鞋上班、穿着毛线鞋下乡的人;手指捏不住钥匙,打不开办公室的门,就请同事帮忙;手指肿大变形,翻不开书本,就用小指甲挑;拉不开公文包拉链,就用牙咬;下乡不方便,就用绑带同摩托车驾驶员绑在一起……
2010年,在省重点工程——星船城水泥有限公司三期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中,我和同事们连续三个月,没有双休日,一起踩着齐腰深的茅草、趟着冰凉的雾水、顶着火辣的太阳,丈量土地、农房、青苗。有一天上午,因天太热我中暑了,一阵眩晕,我倒在农田里,同事们七手八脚地把我抬到树荫下。等我醒过来,看到同事们紧张的神情,我故作轻松地说:“没得事,我们继续去量!”最终,我们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务,创造了新的铁佛速度。
5次上门,让“打牌大娘”变成文艺骨干
背景:王文华,自贡市富顺县富世镇文化站站长,32年来一直坚守在基层文化阵地上,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被称为“王电影”“王文化”。他把平凡的工作做出了“大文章”,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方式浸润到群众中去。
王文华:原县川剧团下岗、具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后街社区居民陈仲芬,长期因为打牌输钱和老伴吵架打架,家庭不和还搞得邻里不安。我想,如果能把她拉进文艺队,不仅能让她发挥一技之长成为文艺骨干,还可以改变她成天打牌的生活方式。
第一次上门动员她参加文体队时,就碰了个闭门羹。她很不高兴地说:“参加啥子文体队哟,昨天打牌输了才和老伴打了架,心头毛焦火辣的,不要来找我!”在我5次上门做工作后,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参加了。
由于她基础好,队员们都向她请教表演艺术,她也逐渐忙起来。她不仅成了骨干,当了队长,还经常去辅导其他社区,带动300多名中老年人经常搞文体活动。如今的她,从来没有去打过牌,家庭关系也搞好了。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在她去广东照顾孙子后,听说县里两年一次的豆花文化节即将编排节目,她安顿好孙子,当天就坐飞机赶了回来。我正准备联系几个外出的文艺骨干,结果在成都、乐山的几个都已经回到富顺,他们都说:“这还用你召集吗?这么多年参加县上的重大活动我们都习惯了,能及时回来参加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给社区温暖,做300多个孩子的“朱婆婆”
背景:朱雪梅,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办事处雁中社区、向阳社区党委书记。12年前,她从一名下岗职工成为社区干部,针对社区居民老弱病残比例高的特点,她陆续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爱心超市、留守儿童之家等,使社区成了为群众“遮风挡雨”的大家庭。
朱雪梅:八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无意间看见社区的几个小朋友趴在篮球架下写作业。我问为什么不回家,他们望着我说:“婆婆,家里面没人,一个人害怕。”作为一名社区干部,作为一个母亲,看着这群无人照看的留守孩子,我心里顿时有些酸。我马上走回办公室,收拾出几张桌子,让孩子们进来写作业。
一个、两个、三个……孩子渐渐多了起来;实习老师、回乡学生、退休干部……志愿者队伍渐渐壮大了起来。资阳市首个社区“留守儿童之家”、“5点钟学校”在我们社区成立了。前年,我们留守儿童之家走出第一名大学生凌志维。每年放寒暑假,他都会回到“留守儿童之家”当志愿者。如今,已有300多个留守孩子健健康康地离开了“留守儿童之家”。在社区居委会,每次一听到孩子们“朱婆婆、朱婆婆……”的叫喊声,我都笑得合不拢嘴: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抓住时机,集资修路进农家
背景:曾玉才,合江县密溪乡瓦房村党总支书记,今年65岁。2004年退休后,他放弃了一所学校办公室主任职位的高薪聘请,接受委派下村当支书,在全乡出名的后进村奉献余热。
曾玉才:修通村级公路是瓦房村民的愿望。原来村上也组织过,但因为路的走向、资金筹集管理等问题,半途而废,村民很是失望、很是不满,一提修路就骂娘。
2007年9月,一位村民对我说:“曾支书,我们卖谷子要挑到王嘴村的公路边去装车,每百斤还要多交2块钱的‘过路费\’。难道我们硬是修不起公路吗!”我想机会来了,当天下午就召开村民代表会,确定了村民自主定走向、自主调土地、自主选施工队、自主管资金的原则,变“要我修”为“我要修”。在没有上级项目支持的情况下,三年内群众集资90多万元,修建了37公里通社路,现已经硬化17.8公里,80%以上的农户家门口通了公路。
2013年8月,我因左耳突聋和腿摔断两次住院,村上的低保户、老党员、老上访户等先后100多人到医院看望我。年近70岁的村民李昌伦听说我住院,放下家里的农活到医院照顾了我整整一周。同病室的病友都问:“你们支书给村民干了些啥子,这么多农民来看他?”
保障呼吸机用电,守护生命和希望
背景:刘源,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供电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2002年4月5日,省电力公司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为群众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12年来,他和队友为居民无偿维护检修用电设施,兑现了“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承诺。
刘源:潘鑫辰家住达州市通川区新南社区,因患寰枢椎脱位和颅底缺陷瘫痪在床。两年前,我们到新南社区开展用电宣传时来到小鑫辰家,看到床上的小鑫辰正在用呼吸机艰难吸氧,大家的心里都很不好受。鑫辰妈妈说,家里的电表是几家人共用,有时因为不按时缴纳电费,小区就要停电,可孩子的命就靠这呼吸机维持,每次一停电,孩子就脸发青、嘴发紫、心跳加快,生命出现危险。
一回到单位,我们立即制订专门的供电应急方案,并特意为小鑫辰准备了一台专用发电机。在守护小鑫辰生命的日子里,每一天大家都会相互提醒,关注小鑫辰家所在的区域有没有计划停电。每次计划停电前,我们会提早运送发电机过去。记得有一次出门碰上堵车,为了赶时间,大家抬上发电机,跑步2公里赶到小鑫辰家。每一周我们还会为小鑫辰家检查一次用电线路,以免线路故障而停电。2012年2月21日,党员服务队免费为小鑫辰家架设起专用电源,再为呼吸机增添了一份保障。
□本报记者 安微本报记者 李果 摄
新闻推荐
“四川农信杯”大奖赛复赛内江赛区比赛圆满落幕5月7日,2014“四川农信杯”全民金融知识大奖赛复赛内江赛区比赛圆满落幕。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张远国及40余位内江市市级部门负...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