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
■对外
健全区域协调推进机制,携手资阳、眉山片区联动发展、同步崛起;
■对内
加强中心城“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按照独立成市的要求,加快发展新型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
关键词
>联动发展 同步崛起
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发展格局>独立成市>现代立体交通体系
在报告中专门提到将健全区域协调推进机制,天府新区的建设将携手资阳、眉山片区联动发展、同步崛起。
>产业集聚
《报告》提出,要高水平建设汽车产业功能区、空港经济开发区、现代制造业功能区、轨道交通产业园及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等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新区二三产业“两业并举”。加强统筹协调和要素保障,加快成都科学城、西部国际博览城等项目建设,确保保利国际、通威低碳城等重大项目开工。强化招大引强,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签约落户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
>双核共兴
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发展格局
《报告》提出,将坚持一流标准,推动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互联互通,强化重点区域改造,加强“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发展格局。
>独立成市
今年还将着力强化中小城镇建设。按照独立成市的要求,加快发展新型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优化规划、完善功能,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合理分工产业和功能。
>现代立体交通体系
今年,成都仍将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构建内畅外通、区域辐射、联动世界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此外,还将提升国际化生产服务配套功能,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发挥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应。完善国际化生活服务配套,规划成都领馆区,引进更多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涉外服务项目。加强多层次国际交流,争取设立更多驻蓉领事机构和国际组织分支机构,发挥国际友城、国际会议、国际合作项目等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解读
市人大代表张樵:
“小街区规制”是国际化标志
天府新区蓝图已经绘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将抓住天府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的机遇,以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新城市。其中,不仅要坚持以国际视野建百年工程,还要健全区域协调推进机制,携手资阳、眉山片区联动发展、同步崛起。
在加快建设天府新区的同时,成都还将提升城市品质为抓手,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水平,坚持一流标准,推动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互联互通,强化重点区域改造,加强“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发展格局。
“在区域规划上,要转变思路,跟周边城市联动发展、同步崛起”、“小城镇建设,本地城镇化至关重要”、“小街区规制的概念比较陌生,实际上这才是国际化城市的标志”。《政府工作报告》(下简称《报告》)勾勒出成都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细细梳理发现,今年的工作思路堪称泾渭分明:对外健全区域协调推进机制,携手资阳、眉山片区联动发展、同步崛起;对内,加强中心城“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按照独立成市的要求,加快发展新型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昨日,市人大代表张樵,就此做了上述解读。
打造小街区 提升成都城市品质
“‘小街区规制\’对市民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提法。”张樵说,这个新概念是对一座城市有没有活力、功能完不完善的技术化的表达。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拥有完善的小街区才是国际化、有品质的标志。
何为小街区规制?张樵说,它是指由中小街道分割围合、街区规模在50亩左右、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与之对应的是大街区制,即大马路、大广场、大循环。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把城市割裂开来,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单元。
小街区规模不大、呈开放式,有各种服务配套,就像细胞一样,能促进城市的活力。他举例说,做得最好的亚洲城市如台北,街区都很小,不大,走在任何背街小巷感觉都有活力,“成都的中心城市要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可以将小街区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和措施。”
今年,成都在城市设计方面,将以街区为单元设计,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重要区域,二是小街区。今年计划重点设计的区域包括少城片区和体育场片区等有代表性的区域。其中,少城片区最早在秦朝张仪策划修建成都城墙时就形成了“大城之侧接少城”的独特城市布局,片区的建筑形态、路网结构等都保留着成都的历史记忆。如今,这里也体现着成都慢生活的鲜明特点。今后,大城片区和皇城片区也和少城片区一样要进行重点设计。
卫星城“独立成市” 缓解中心城压力
“《报告》中的‘独立成市\’也是个新概念。”张樵说,它是指中小城市既要与特大中心城市密切联系,但又功能完整、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相对独立。
目前中心城压力太大,打造卫星城可以缓解中心城压力,给中心城截流。下一步市建委会按照《报告》,设计卫星城建设的具体推进方案,包括交通、市政等方面配套,全面提升卫星城承载能力,“卫星城标准将高于中心城。”
在小城镇建设上,张樵认为,本地城镇化至关重要,这是基础。如果小城镇不发展起来,几百万农村人口想城镇化不可能有作为。但小城镇发展存在很大瓶颈,没有产业支撑,长久以来难以发展和提升,这个难题到现在没有破解。
“建委下一步重点破解这个题。”张樵透露,下一步将破解小城镇发展的瓶颈,按照产城融合、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独立成镇的标准,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带动辐射作用的小城镇,促进就地城镇化。
市建委的构思是:选择几个有条件的小城镇,采取综合措施,比如进行区划调整,一拖三一拖四,进行几个镇的区划调整,形成中心镇后,在土地和产业、城建资金安排和交通设施布局等上面,集中布局打造几个小城镇,“这样打造一个成一个,真正高标准地形成一批有承载能力、配套完善、产城融合、独立成镇的小城镇,让小城镇搞成后,将来能持续发展。”
主动对接周边城市 携手联动发展
昨日,在小组讨论会上,张樵说到成都跟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问题,他深有感触,“我们跟周边城市之间都认为应该一体化发展,但真正放图纸上去做时,大家有时就站在各自立场。”他认为,这样搞的结果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家路接不上,管子也接不上,“各搞各的”。
此次《报告》提出,健全区域协调推进机制,携手资阳、眉山片区联动发展、同步崛起。张樵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成都应该把交通设施辐射出去,让周边城市有更好的条件去发展自己的产业工业,也可以同时把成都的腹地做得更大。
那么,如何携手周边城市联动发展?张樵认为,下一步可以把成都的各方面,例如基础设施、交通等主动地对接出去、辐射出去,与周边城市一同对接,让成都起到一个引领带动示范的作用,“周边城市也乐意和我们对接出去。”
成都商报记者 赵素冰 辜波
摄影记者 王红强
新闻推荐
“这里的空间巨大,企业落户后还能够留下合理区域给配套企业,从这一点上看,这比成熟区域更有优势。”据了解,包括中信集团、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世茂集团等在内230余位企业家和商协会代表...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