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李伯莲获“感动车城,感动你我”“双十佳”人物。□ 实习记者 易鹏
21岁,获评“全国铁路先进生产者”;同年,再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35岁,举家迁来资阳,建设十里车城……
今年已81岁的车城老人李伯莲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她说人虽退休,但思想不能退休。她一次次努力超越平凡,耄耋之年还将人生的精彩片段汇写成书。
近日,记者看到了即待付印的《百荷莲香》手稿,厚厚几大本,满满都是李伯莲老人最难忘的岁月。
铁路人生
16岁初启程
八十年乡音未改,一辈子率真乐观,这是李伯莲老人留给同事、朋友的深刻印象,也是记者这些天采访时的强烈感受。
李伯莲1935年出生于河南开封,行居老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李伯莲的父亲跟随工作单位转移大西北,八年无信无归,直至日本投降。父亲不在身边的这些年,年幼的她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幸得爷爷奶奶的苦苦支撑,才熬过了那些艰难岁月。1946年随父亲的工作调动,李伯莲进入郑州省立十二小学读书,1948年考入郑州一中。
虽然苦难备尝,李伯莲却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积极乐观、吃苦耐劳的性格,学习特别刻苦用功,即使一度因饥饿晕倒在学校,成绩也名列榜首。
1951年,16岁的李伯莲初中毕业了,原本打算上高中考大学的她,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听从父亲的建议,考入了郑州铁路学校。
全国劳模
21岁受表彰
李伯莲学的是货运专业。记得有一次,她考了100分,答案一字不差,给毕业于上海交大的年轻科任老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李伯莲毕业时,年轻老师向她表示好感,被一心做好工作的李伯莲婉拒。不过,这也为李伯莲八年后的姻缘留下伏笔。
1953年1月,李伯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信阳车站任货运员。初出茅庐的李伯莲很快就崭露头角,由于工作认真,积极实践先进工作方法,多快好省地完成货运任务,连续几年被评为郑州铁路局优秀工作者。
1956年,年仅21岁的李伯莲被评为“全国铁路先进生产者”。当年3月20日,李伯莲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工人代表,荣幸地来到北京参加全国铁路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并于28日在中南海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我站在毛主席身后第二排左侧第八的位置上。”照片上李伯莲扎着长辫、胸佩奖章,看着这张60年前的珍贵照片,老人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
同年4月,李伯莲荣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再次赴北京参加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
三线建设
35岁赴资阳
1956年,参加完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后不久,李伯莲被调往武昌北站任货运主任,次年又调任武汉铁路局货运处任主任计划员,在这里,李伯莲迎来了她的姻缘。
1959年,有同事给她介绍对象,还一次推荐了两个,其中一个是就读于上海交大的黄润祥。黄润祥是湖南长沙人,无论身高、长相都不及另一位,李伯莲却不以貌取人,选择了黄润祥这个交大才子。1961年,恋爱两年的二人在上海结婚。
1970年,李伯莲夫妇响应号召,举家来到远在四川资阳的铁道部四三一机车车辆厂。那一年,她35岁。
百荷莲香
81岁记平生
新建的四三一机车厂百端待举,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李伯莲一家蜷居于十多平方米的简易平房里,西晒闷热,雨天漏雨,用的是土厕所。
“资阳是我的第二故乡!” 李伯莲说,任何的困难都不能阻挠车城的建设者扎根资阳。在艰苦的奉献中,李伯莲从运务组长到主任计划员再到工程师。她经历了四三一厂生产线的第一次点火试车、第一台机车的诞生、第一台机车走出国门、第一次指挥四川省交响乐团演奏“车城之歌”等光荣时刻。同时,也把资阳住成了故乡。
在建设十里车城的日日夜夜里,李伯莲挥洒汗水,奉献于车城的崛起。1990年,李伯莲退休。
“人虽退休,但思想不能退休。”这是李伯莲的退休格言。李伯莲一直都喜欢写作,退休之后更是乐此不疲。据统计,2000年至2015年间,李伯莲共向媒体投稿514篇。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再好的戏也有谢幕的时候。”李伯莲说自己已是耄耋之年,潇洒走一回,在谢幕之前,把自己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也算为自己的人生作个见证。
《百荷莲香》手稿洋洋洒洒30余万字。雁城一位文化工作者说:“无限期待李伯莲老人的《百荷莲香》能够早日成书,因为里面的故事可以激励我们前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佳林)日前,资阳石油钢管有限公司为客户量身打造的大口径新型耐候双层粉末喷涂防腐钢管正式亮相,这是该公司紧贴市场需求,开发出的又一款新产品。耐候型双层粉末喷涂防腐钢管主要运用...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