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方金 曹礼芹
来到雁城马家巷,首先要坦言,是误入的,本是去马巷子,由于不熟悉,再者就是有热心的市民说这就是“马巷子”。抬眼一看不是“马家巷”吗?正疑惑,因为都姓“马”,也不好断定,可经不住这条巷子热闹的诱惑,带着有点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莽撞,好奇地进入看看。
早上8点过,在马家巷,记者很快融入人流,似被推行着。这条巷子听说是居住过很多姓马的人得名,就如同什么颜家沟、李家湾、张家坝之类的。耳朵接收着各种声音,有讨价还价的,有叫卖的,也有家长里短摆龙门阵的,更有电瓶车挤过去的喇叭声……以至于想听清楚某一种声音很难。眼睛阅览着各色景致,有卖从地里刚摘的时令蔬菜,有提着水壶掺茶,也有某某大酒店的招牌很炫目,更有穿着各色服装的人各怀梦想穿行其间……总之信息量很大。然而亲历这场景,不免想起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里的看到的动态十足的“清明上河图”,里面的喧嚣与繁华和这里几近一样,有区别的是那时的人和那时的建筑。如果把“清明上河图”引申为繁华街区的话,在此,记者斗胆把马家巷比喻为具有资阳味道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之一。之所以是之一,因为雁城还有很多这样繁华的地方,比如和平路、万达广场等等,一个城市有人群的地方相信就会有一幅“清明上河图”。
马家巷,是一条普通的巷子,在雁城名气上不如马巷子和水巷子,随着时代的发展还略显落后,没跟上趟儿,居民陈先生就建议,要整治改造一下。但是这些不影响其存在,也不该妄自菲薄,其演绎属于自己的巷子文化是值得探究的。当用羡慕的眼光看成都宽窄巷子的时候,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我们的巷子,也许三万五千年前的“资阳人”就曾居住这里,也许兰家坡的铜车马(在现代的话就是豪车)曾路过这里,也许“资阳三贤”曾到过这里买过菜……这些都是外地的巷子不具有的,只有资阳的巷子才可能有的印迹。身处马家巷,身处“清明上河图”里,既是画中人,也是画外人,不免玩味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意境。
巷子可以是高大上的,就如安徽的六尺巷,也可以是接地气的,就如雁城的马家巷。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您是爱哪种巷子的,或者说喜欢在哪一幅“清明上河图”生活呢?估计是越精致越好吧。最近,城区已经有规划或行动画更美的“清明上河图”,凤岭公园改造开工,滨江景观带的规划打造,相信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将更多地被吸引,正如被马家巷的热闹吸引一样。
新闻推荐
□杜先福我进驾校的时候50岁。教练说,你这把年纪还学啥子车嘛,我说我就是想过把开车的瘾。苦练一个月就拿到了驾照。我本想买辆经济一点儿的新车,教练建议我买“二手车”,磕磕碰碰的不心...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