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范宇 实习生 谭晓莉
资阳人民翘首以盼的市博物馆建设在即,但建成后的馆藏资源却不容乐观,据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得知,当前资阳市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及国有单位共有文物3958套(35548)件,其中珍贵文物695套,包含一级文物6套、二级文物29套、三级文物660套,种类主要有玉石器、瓷器、陶器、玻璃器、钱币、书法(绘画)、石器等30余种,年代主要集中在汉、唐、宋、明、清、民国和近现代。文物的总量看似不少,但对于一个市级博物馆而言,具有代表性的陈列文物却屈指可数。因此,在今年5月,市政府办印发了《资阳市博物馆文物征集方案》,市文广新局及市文管所等部门和科室也在积极推动文物征集工作。
那么,文物征集工作该如何开展?进展如何?民间人士的反响如何?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部门有序推进 征集范围广泛、方式多样、进展有序
“自印发《资阳市博物馆文物征集方案》以来,市文广新局及文管所便着手开展文物征集工作。”8月2日,市文管所所长袁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方案\’要求,我们面向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各界、有关文化文物部门和收藏单位等征集文物、史料。重点在川渝地区展开,主要征集资阳或与资阳相关的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及能对资阳历史文化起实物佐证作用的相关文物。”
记者也了解到,此次征集的文物种类主要包括玉石器、宝石、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雕塑、造像、石器、石刻、砖瓦、书法、绘画、碑帖拓本等近40类;文物征集的途径和程序以征调为主,接收移交、捐赠、收购、回归等方式为辅。
袁朗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进行了文物征集公告,主要采取无偿捐赠的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有意向的只有10余人,最终完成捐赠的文物不到10件,其中部分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当前这段时间,正在通过资阳日报、资阳电视台、资阳新报及有关网站进行第二次公告,并制作DM单面向全市所有群众进行散发,主要采取有偿捐赠或收购的方式。文管所还在各县(区)设立文物征集点,进行文物有偿捐赠的登记、初审工作,最后统一由聘请的资深鉴定专家进行评审。
袁朗表示,发布有偿征集公告以来,收到的效果不错,每天电话咨询和登记者络绎不绝;接下来,市文广新局及文管所将对收集到的线索进行逐一核实,并将组队走出去考察学习,深入川渝等地古玩市场,寻找与资阳有关的文物;同时,还将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对有关文物的移交、回归进行接洽;文物征集的各项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推进中。
民间积极参与 收藏界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随着文物征集工作的宣传不断扩大和深入,社会各界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特别是与文物有关的群团组织、民间团体和收藏爱好者,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8月2日,记者与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杨明忠取得联系。目前,杨明忠正在积极参与到市文管所牵头的文物征集工作中,在其经营的文物店设置了文物征集点,负责对有意向有偿捐赠文物者的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在我这里进行了登记的文物,都有上万件了。”杨明忠说,“不少民间收藏人士,对此次文物征集都非常有兴趣,甚至有不少收藏爱好者表示愿意把手头的文物无偿捐赠出来。”
除了开展文物征集登记工作,杨明忠也是此次文物征集的热心者和贡献者。目前,他个人已捐赠汉代陶罐、砖等文物两件,接下来他还会遴选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文物进行捐赠。此外,他还自费前往仁寿某私人博物馆进行考察,他发现该博物馆不少石雕作品与资阳的历史有关,已向市文管所进行了情况汇报。
对于此次文物征集,杨明忠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对文物的征集和以后博物馆的展陈都可以划分主题,比如可以突出“资阳人”、川剧“资阳河”流派、雁江长寿之乡、安岳石刻文化、乐至革命文化等主题,要有针对性、有意向地进行文物的收集和整理。
我们相信,在众多像杨明忠这样的热心者和贡献者的积极参与下,此次文物征集工作一定能取得丰硕成果,最终呈现给资阳人民的市博物馆展陈文物一定能很好地诠释资阳深厚的历史文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何柳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区‘金点子\’征集”活动中,网友们积极为资阳市发展献言献策。其中,网友“杨子0503”针对资阳市亮文化标识,展美食名片,升城市品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