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光富 杨永莉)为积极组织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价值观,近日,汶川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感恩教育基地作用,强化现场教学,拓宽教学服务,切实筑牢全县党员干部核心价值观、宗旨观、道德观。
充分利用“三基地一窗口”资源,把纪念馆、展览馆、陈列室等作为全县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战场,融入《重建美好新家园的英雄》、《汶川重建经验和发展振兴》等19个本土课程,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爱国情怀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价值取向。
充分利用汶川震殇文化及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以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实践为主线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由单纯的课堂学习向体验式、研究式培训的转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县博物馆是该县党性教育的重要窗口,充分展示了历史文化和灾后重建,党员干部到此深切感受党的优良作风、革命足迹和无疆大爱,锤炼党性,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秉承“厚德感恩”的汶川精神,建设映秀、水磨、威州、漩口等六个不同主题的感恩教育基地,倡导知恩图报的道德品行,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员触摸历史、感受震撼、启迪思考,实现“一个现场教学点就是一部感恩教材,一次现场教学课就是一次精神洗礼”。活动以来,全县已有90余个党组织2600余名党员干部自发到感恩教育基地接受教育。
新闻推荐
■伍排勇史付莉“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日前,汶川县克枯乡高半山74岁的周达村老党员王克正揣着1000元现金,早早赶到村委会参加党员大会。今天的大会有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全村党员干部要为拓宽通...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