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全部实行节地生态安葬
◎ 新建或改建农村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应不低于50%
本报讯(记者 汪国梁)8月17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省民政、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对葬式葬法改革、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等作出一系列部署。到“十三五”末,城乡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覆盖所有县(市、区)和乡镇;节地生态安葬均纳入奖补范围,全省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到50%,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墓位面积超标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作为安徽省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机制。推行葬式葬法改革,在火葬区,积极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生态化骨灰安葬方式。安葬骨灰的单人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5平方米,双人合葬墓、家庭成员合葬墓等葬式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8平方米,采用立式碑的,墓碑高不得超过0.6米。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
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将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由同级财政保障建设资金,完成各市、县至少建设1座城市公益性公墓,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座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目标。自今年起,经营性公墓申请新建或扩建,节地生态安葬区域的配建比例应不低于40%;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全部实行节地生态安葬,新建或改建农村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应不低于50%。
提升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水平,是殡葬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意见要求严格落实安葬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提供网上预约、服务热线、咨询窗口等便捷方式。加强安葬后续日常管理,推进墓穴循环使用。各级民政部门下属公墓单位发挥示范作用,带头提供充足、优质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产品。合肥、芜湖、铜陵等开展江葬的地市为不保留骨灰的逝者建立统一的纪念设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史力)8月18日,由农业部倡导成立的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在合肥成立,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斌团队等国内6家顶尖水稻育种团队。作为牵头企业,安徽荃银高科计划在未来5年内...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