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朱思雄 孙 振
家庭农场主,缺资金,少销路,投入成本高;农业企业,货源不稳,缺乏保障;专业合作社,没有稳定的服务对象。过去,各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往往势单力薄。安徽宿州通过探索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让三者抱团取暖,发挥出1+1+1>3的产业发展优势。
自从加入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宿州市埇桥区家庭农场主何勇再也不用操心生产管理环节,“有地儿晾晒,有地儿存储,还能以每斤低于市场价两分的价格烘干。 ”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负责人李勇介绍,目前联合体由一家龙头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27个家庭农场组成,龙头企业带动,13家合作社为纽带,为农场主提供包括收割、灌溉、烘干、存储等全程机械化服务。
在一系列服务下,农场主何勇尝到了节本增收的甜头:联合体统一低价订购种子、肥料、农药,指导科学耕种、打药,平均每年每亩地能节约成本160~200元,同时按每年每亩地产1000斤小麦、1000斤玉米算,联合体以每斤高于市场价1毛的价格收购,每亩地能增收200元左右,再加上联合体内烘干、存储等方面费用较低,一年一亩地能多增收400~500元。
此外,在贷款难、融资难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出面担保,为家庭农场提供资金支持。 “没有抵押物、担保人,以前仅凭信用贷款只能贷到三五万元钱。多干点事儿,扩大点儿规模,想都别想。 ”凭借龙头企业宿州市蔬乐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担保,宿州市埇桥区家庭农场主王兵拿到30万元贷款,钢架、大棚的购置费有了,再扩大40亩蔬菜大棚的发展资金也充足了。
“他们的市场销路也不成问题。 ”蔬乐园董事长、蔬乐园瓜菜产业化联合体负责人王守兴说,“企业每年会统计蔬菜销量,指导农场主科学种植,发展订单农业,保证大部分蔬菜卖得出去。 ”
又是帮着生产管理,又是帮着担保贷款,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不是赔钱赚吆喝? “我们需要充足、安全的货源供应。 ”王守兴介绍,企业帮扶农场主,也就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生产基地,同时指导监督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得到了保障。而对专业合作社来说,这种产业联合体的模式让它们有了稳定的服务对象和效益保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城)9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蒋巨峰率调研组来皖,就进一步做好《土地管理法》修改工作开展调研。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吕彩霞参加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