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州市棠溪镇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中,土壤松软肥沃,昼夜温差较大,枣子在这里长得皮薄肉厚。经过当地人的传统制作工艺,先蒸后烘过的西山焦枣,形如玛瑙,口感甘甜。西山焦枣虽然售价100元/斤左右,但笔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外地消费者并不知晓西山焦枣,其品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
西山焦枣的主产区位于池州市棠溪镇,副镇长吴茂祥告诉记者,据《贵池县志》记载,从宋仁宗天圣年间起,西山焦枣就是贡品。如今,全镇共有枣树1万多亩,焦枣年产值约8000万元。
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焦枣市场的旺季,满山遍野的枣树已经成熟挂果。在丰收的枣园里,笔者见到了正在用镰刀除杂草的村民徐武华。 “我家种了3亩枣树,年收入有五六万元。 ”他笑说,“这里的枣不打农药,除草都得人工来,就是为了保证品质。 ”
桂良宝8年前来到棠溪镇发展焦枣产业,如今,他是池州市天圣西山枣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于焦枣,桂良宝有着自己的看法。 “品质是焦枣的生命,因此必须从源头保证枣子质量。 ”桂良宝告诉笔者,公司采用“农户+基地”的模式,确保800亩焦枣原料的质量。 “我们还与江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合作,开发挑选优质的枣品种,不断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色枣。 ”
种植讲究多,加工的工序更复杂。挑选、杀青、晾晒、蒸煮、烘干、回软、包装,西山焦枣要想形成色如紫金、形如玛瑙的外观和柔软鲜嫩、甘甜溢香的口感,这些步骤一点不能马虎。
据了解,大枣鲜果难以保存,采摘三四天后新鲜度就受到影响,因此,棠溪镇的枣子大部分用于加工。“以前,我们这里都是些小加工厂,甚至很多都是家庭作坊,自己种几亩地,直接在家加工,再扛到集市上卖。 ”池州市西山焦枣联合体理事长毕学云表示,家庭作坊的形式一方面焦枣质量难以保证,好坏标准不一,另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此外,销售出去的枣子价格普遍不高。
近几年,政府引入了多家大型企业,并于今年5月29日组织7家加工企业成立了产业联合体,抱团取暖。 “分工合作,打响品牌,农户负责种植,我们负责加工、销售、树立品牌。 ”韩建旺说,如今政府每年都会对枣农进行培训,以提高枣农管理枣树的技能,增加枣树产枣量,满足市场需求。 “作为企业,我们也会不断改进焦枣的制作工艺,提高品质。 ”
“虽然西山焦枣正沿着品牌化的道路前行,但受种植面积、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等因素制约,打响品牌之后,还有一段路要走。 ”吴茂祥说,“我们计划到2021年西山焦枣年产值约3.8亿元,同时发展焦枣、红枣、蜜枣、金丝枣、枣泥等枣附加产业,并强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
(何珂)
新闻推荐
们踊跃加入。您和您身边的开心事、新奇事、烦恼事、不公事,大事小事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QQ群号:81703254。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
读者朋友:本刊现推出读者QQ群,希望读者朋友们踊跃加入。您和您身边的开心事、新奇事、烦恼事、不公事,大事小事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QQ群号:。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