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张倩
蔬菜、水果上市前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测数据会上传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消费者可根据产品上的二维码,查询农药、化肥用量、田间管理等各种信息……近日,省农委出台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搭建省级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力争“十三五”末,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有条件的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产品率先实现可追溯。何为农产品质量可溯源
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可溯源?据介绍,“可溯源”,就是对“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每一件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环节进行全面跟踪、记录,并利用这些跟踪记录的信息回溯到每一件食品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具体状况。如果发现安全问题,可按照这些信息追踪流向,召回未消费的食品,消除危害。
“目前安徽省合肥、芜湖为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合肥周谷堆市场肉菜追溯体系已经实现了猪肉蔬菜品种全覆盖、信息追溯全自动。此外,个别农业龙头企业也有相应的追溯体系建设,但点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追溯信息不能共享,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刘强说。今年确定29个主体试点
据了解,搭建的省级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优先选择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几类农产品统一开展 “身份证”计划行动,实施追溯试点。 2016年明确29个生产经营主体,2017年明确40个生产经营主体统一开展试点,逐步扩大追溯范围。国家层面的平台将于2017年上线,安徽省将力争参与区域试运行,并总结试点经验,探索追溯推进模式,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运行机制。
刘强表示,这个平台建成后,将成为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它既上接国家平台成为国家管理平台的一部分,又下连全省各个市县的管理平台,具有信息传输、质量监督、安全管理、消费服务等一体化的功能。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搭建好后,消费者可通过应用二维码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全环节全省统一兼容共享,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如何保证数据真实性
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真实性如何保证?刘强解释,平台建设和运行中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加强追溯信息在线监控和实地核查,重点对主体管理、信息采集、标识使用、扫码交易等有关环节实施监督,推进落实各方责任。规范检测机构信息采集管理,确保监管、检测信息及时准确上传。特别是健全追溯管理激励、惩戒机制,建立生产主体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对不履行追溯义务、填报信息不真实的生产主体,加大惩戒力度。 “随着省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可追溯制度会倒逼生产经营主体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内部质量控制,落实好第一责任。 ”刘强说。
新闻推荐
记安庆农商银行优秀党员刘芳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