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8年底前,实现3000个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这是安徽省水利部门对贫困村作出的郑重承诺。
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8.78万人、贫困村3000个。全省已通水贫困村1028个,部分通水贫困村1353个,未通水贫困村619个。按照农村饮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求,1353个部分通水贫困村、619个未通水贫困村均应全部通水。
同时解决贫困村外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全省贫困村外现有贫困人口 206.86万人,其中128.38万人已通水,按照要求,应解决78.48万未通水贫困人口饮水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要确保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发挥长远效益,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极其重要。省水利厅农水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的同时,安徽省也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工作,确保供水安全。
明晰工程产权。国家投资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此类工程管理可推行“公建公管”模式,也可实行“公建民管”管理模式;对于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资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由国家、集体、个人按出资比例共同所有。管理推行 “公建民管”或“民建民管”模式;国家补助、社会资助、农村居民建设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产权归农村居民所有,由农户自行管理。建立管理机构。安徽省成立了省农村饮水管理总站,负
责全省业务指导。全
省已有2个市、71
个县(市、区)已
成立了农村饮
水安全工程管
理机构。此外,
安徽省还有80个
县(市、区)成立
了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水质检测机
构。根据部署,有农饮建设管理任务县(市、区)均要成立县级专管机构。
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供水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
完善水价及收费机制。结合各地实际,有条件的地区将全面实行基本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建立和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强化工程运行机制。安徽省建立了县级农饮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制度,目前,已有88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维修养护经费,累计落实维修养护资金1.68亿元。县级要制定并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许梦源)为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减少医保支出,省食药监局正大力推进全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到2018年年底,安徽省将完成289种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什么是仿制药?什么又是一致性评价工作呢?...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